吡咯烷及呱啶尿的诊断_吡咯烷及呱啶尿的鉴别


吡咯烷及呱啶尿的诊断_吡咯烷及呱啶尿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吡咯烷及呱啶尿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1.尿液检查 尿中含有大量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及鸟氨酸 。尿胱氨酸的检查方法如下:
(1)尿胱氨酸结晶检查:尿胱氨酸排泄量较大者,可在浓缩尿沉渣中见到胱氨酸结晶,这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取晨尿作离心沉淀,光镜检下可见六角形扁平状与苯环式相似的结晶 。结晶出现常示尿胱氨酸浓度超过200~250mg/L 。
(2)氰化硝普盐试验:结石与氰化硝普钠呈阳性反应 , 可作为筛选性诊断试验 。将结石研成粉末,放少许于试管中,加1滴浓氨水,后再加1滴5%氰化钠,5min后再加3滴5%硝普钠 。
(3)尿色谱法定量测定:对确认及分型有帮助 。
(4)吡咯烷及呱啶尿:由于空肠对这些氨基酸吸收不良,大量赖氨酸与鸟氨酸在肠道降解产生尸胺与腐胺,吸收后被还原成吡咯烷与呱啶从尿排出引起 。
(5)尿常规检查:氨酸尿路结石常引起反复血尿 , 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增高 。
2.血液检查 少数可合并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等 。
3.粪检查 由于空肠对氨基酸吸收不良,氨基酸从粪中大量丢失 。腹部平片检查可见结石呈淡薄阴影,造影、B超检查也可发现结石 。脑电图检查和脑CT检查可发现异常,严重脑病发作者可有弥漫性脑萎缩 。Tahmoush等研究发现,小脑共济失调患儿,脑皮质有广泛性神经元丢失,小脑浦肯野细胞减少 。
真性细菌尿是指:①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菌落数>102/ml 。②导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 。③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105/ml,一次准确性80%;连续两次培养得到同一菌株,菌落数≥105/ml , 准确性达95%;
特异性氨基酸尿:主要为苏氨酸丝氨酸组氨酸丙氨酸羟脯氨酸排出量正常故可与全氨基酸尿区别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排出量正常可与亚氨基甘氨酸尿区别尿中二碱基氨基酸排出亦正常可与胱氨酸尿区别 。
肾性糖尿:是指在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的情况下,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减低所引起的糖尿的疾病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肾性糖尿和继发性肾性糖尿 。肾性糖尿可与许多肾小管缺陷,包括氨基酸尿和肾小管酸中毒有关联 。如系单独出现,而其他肾功能正常时,其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特征,偶也有以隐性方式遗传,孤立的肾性糖尿与继发于糖尿病的糖尿发生比约为2:1000.最大葡萄糖重吸收率最大转运率降低,葡萄糖随尿排出 。除了罕见的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之外,肠道对葡萄糖的转运是正常的 。
【吡咯烷及呱啶尿的诊断_吡咯烷及呱啶尿的鉴别】无症状性菌尿:又称隐匿型菌尿,是一种隐匿型尿路感染,即指病人有真性细菌尿(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连续2次大于105/ml,且2次菌种相同 , 并确切排除了结果的假阳性)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的症状,但在有的病例经仔细询问可发现轻微症状 。其细菌来自肾脏或来自膀胱 。无症状性细菌尿比有症状者发病率要高,在16~ 65岁的女性中发病率均为4%,男性为0.5% , 在女性患者中虽然有1/4菌尿可自行消失,但亦不断发生新的细菌尿,故4%的发病率是相当恒定的 。
肾性氨基酸尿是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预防胱氨酸尿症引起的尿路结石,有两个基本点:一是降低尿胱氨酸浓度 , 另一是增加胱氨酸溶解度 。如患者尿胱氨酸的排泄量较少,属于“无结石性胱氨酸尿症”,可不予特别治疗,动态观察,定期复查 。在水化尿液与碱化尿液的基础上,部分患者给予D-青霉胺或α-巯基丙酰戊炔甘油,可以有效地抑制尿路结石的生长;还可发现经上述治疗后尿胱氨酸浓度控制在138~326mg/gCr,结石逐渐消失 。但该药有较大的副作用,30%使用硫普罗宁者有显著副作用 , 使用D-青霉胺者85.7%发生副作用 。Chow等对16例患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在使用D-青霉胺或α-巯基丙酰戊炔甘油失败的情况下,使用了卡托普利 。结果显示,D-青霉胺和α-巯基丙酰戊炔甘油都能使水化尿液与碱化尿液治疗失败的患者产生结石的几率下降,卡托普利也有相同的作用,但疗效似乎不如前两者,与他们也无相加作用 。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吡咯烷及呱啶尿的诊断 , 吡咯烷及呱啶尿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吡咯烷及呱啶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吡咯烷及呱啶尿的诊断_吡咯烷及呱啶尿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