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病因 , 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一、神经源性膀胱病因
一、发病原因
1.脑疾患
1)脑血管疾?。撼<懈哐剐月诔鲅⒍鲋嘌不阅怨K馈⒛运ㄈ⒙诙鲅住⒅胪は虑怀鲅⒛匝芑渭盎锥隽銎屏殉鲅龋月诔鲅钗<?。研究显示控制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的神经传导束与支配躯体感觉和运动的神经行走途径几乎相同,因此常同时受到损害 。大脑中有许多参与排尿控制的神经核团,如基底节、小脑、苍白球、纹状体、丘脑等,当上述神经通路或核团受到损害时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识、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外,常有排尿功能紊乱 。排尿功能异常的类型因损害部位不同而异 。
2)帕金森?。菏且恢致越行灾惺嗌窬δ苁С#硐治逭鸩?身体活动迟缓,步态不稳,检查时肢体有齿轮样强直 。25%~75%的患者有膀胱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排尿起始困难,尿意急迫或急迫性尿失禁 。
【神经源性膀胱病因,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3)脑肿瘤:肿瘤累及到额叶、基底节或中脑损害时可出现排尿功能异常,故此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提示定位诊断的意义 。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 。少数病例发生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
4)多发性硬化症:为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疾病 , 其特点为脑及脊髓内发生散在的去髓鞘斑块造成多种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 。早期大约5%的患者可有膀胱功能异常,晚期则可达90% 。可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偶尔发生尿潴留 。
5)老年性痴呆:尿失禁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急迫性尿失禁及失去意识控制性排尿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大脑皮质对脊髓逼尿肌中枢失去了控制 。
2.脊髓病变
1)创伤:脊髓损伤分直接损伤、间接损伤及高速投射物损伤 , 其中间接损伤最常见如脊椎骨折、脱位或半脱位 。脊髓损伤的早期为脊髓休克期,该期内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对其支配的所有组织器官失去控制能力 。脊髓休克一般持续2~3周 , 有的长达2年以上 。损害后期,损伤部位纤维化瘢痕形成,可发生脊膜粘连,损伤部位神经元由星状细胞取代,脊髓胶质化 。
2)脊髓疾?。喝缂顾杞岷恕⒆导渑掏怀鲋ⅰ⒆菩灾琢觥⒕弊挡〉?。
3)血管疾?。杭顾瓒鏊ㄈ稍斐上嘤Σ课患顾璧乃鸷?。
4)神经管闭合不全:以腰骶部最常见 。大的缺损可造成脊髓脊膜膨出,多合并有脊髓发育不良 。
5)其他:脊髓空洞、脊髓灰质炎、横贯性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症等 , 均可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
3.周围神经病变
1)糖尿?。撼て谔悄虿』颊哂捎谔谴晃陕遥股窬谀さ难茏枇υ黾樱斐扇毖毖?,引起神经细胞、神经轴突变性、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 。膀胱壁内神经元密度变稀 , 轴突有退行性病变及神经碎片,膀胱之传入及传出纤维传导冲动障碍 , 导致膀胱尿道功能失调 。膀胱功能损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 Ⅰ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43%~87% 。
2)盆腔脏器切除术后:如直肠癌根治术、子宫癌根治术等,术后常发生排尿异常 , 发生率高达7.7%~68% 。现已证实是由于手术对盆腔内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盆神经节及阴部神经损伤所致 。
3)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脊髓后角细胞内 , 并沿神经鞘扩散 , 破坏神经 , 当累及腰神经或骶神经者可发生尿频及尿潴留 。
神经原性膀胱分类的方法很多,过去常用的分类方法为Bors分类法,分类下列5类:
1.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在脊髓中枢(S2~S4)以上 , 包括感觉支和运动支 。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位于脊髓中枢(S2~S4)或中枢以下的周围神经,包括感觉支与运动支 。
3.原发性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只限于运动支,感觉支无病变,如脊髓灰质炎 。
4.原发生感觉神经元病变 病变只限于感觉支 。运动神经元病变,如糖尿病及脊髓痨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
5."混合"病变 有关排尿的自主运动神经元病变(副交感神经)与体运动神经元病变不在同一水平,其中一个在上运动神经元,另一个在下运动神经元,或一个有病变另一个无病变 。
这种分类方法虽较详尽,但太复杂 , 对治疗方法的选择缺乏指导意义 。近年来国际上依膀胱充盈时逼尿肌有否无抑制性收缩分成二类:
1.逼尿肌反射亢进 逼尿肌对刺激的反应有反射亢进现象,在测量膀胱内压时出现无抑制性收缩 。可伴或不伴尿道括约肌的功能障碍 。
2.逼尿肌无反射 这一类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对刺激无反射或反射减退 。在测量膀胱内压时不出现无抑制性收缩 。可伴或不伴尿道括约肌的功能障碍 。
二、发病机制
神经源性膀胱病理生理上分为逼尿肌亢进和逼尿肌无反射 。逼尿肌不稳定(DI),逼尿肌反射亢进(DHR)和膀胱顺应性减低是逼尿肌活动亢进的3种主要类型,括约肌可表现为协调正常,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或内括约肌协同失调 。逼尿肌无力(DVA)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而源于排尿期括约肌功能亢进的膀胱出口梗阻(BOO)病人,同时伴充盈期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也很常见,男性DVA病人的综合症状与BOO病人鉴别困难 。因DVA可伴有括约肌协调正常、外括约肌痉挛、外括约肌去神经、内括约肌痉挛等 。
对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1.Hald-Bradley分类法 以病变部位来反映功能变化:
(1)脊髓上病变者逼尿肌收缩与尿道括约肌舒张协调,多有逼尿肌反射亢进,感觉功能正常 。
(2)骶髓上病变者大多有逼尿肌反射亢进 , 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活动不协调,感觉功能与神经损害的程度有关,可为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 。
(3)骶髓下病变包括骶髓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病变,由于逼尿肌运动神经损害可产生逼尿肌无反射,感觉神经损害可致感觉功能丧失 。
(4)周围自主神经病变绝大多数见于糖尿病患者,特点是膀胱感觉功能不全,剩余尿量增加 , 最后失代偿,逼尿肌收缩无力 。
(5)肌肉病变可包括逼尿肌自身、平滑肌性括约肌、全部或部分横纹肌性括约肌 。逼尿肌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多继发于长期膀胱出口梗阻后的失代偿 。
2.Lapides分类法 根据神经损害后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变分类:
(1)感觉障碍神经膀胱:是由于膀胱和脊髓间或脊髓和大脑间的感觉纤维传导受阻所致 。较常见于糖尿病、运动性共济失调、恶性贫血等 。尿动力学改变为膀胱容量大、高顺应性、低压充盈曲线,可有大量剩余尿 。
(2)运动瘫痪膀胱:由于膀胱的副交感运动神经受损所致 。常见原因为盆腔手术或损伤 。早期表现为排尿困难、疼痛性尿潴留等 。膀胱测压显示膀胱充盈可正常 , 但达到最大膀胱容量时难以启动自主膀胱收缩 。后期表现膀胱感觉功能改变和大量剩余尿,膀胱测压显示膀胱容量增大 , 高顺应性膀胱,不能启动逼尿肌收缩 。
(3)无抑制性神经膀胱:是由于能对骶髓排尿中枢发挥抑制作用的神经中枢或神经传导纤维被破坏 , 失去了对骶髓排尿中枢的抑制作用,常见于脑血管疾病、脑或脊髓肿瘤、帕金森病、脱髓鞘疾病等 。大多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 , 尿动力学上表现为储尿期膀胱不自主收缩 , 可以自主启动逼尿肌收缩排尿 , 一般无排尿困难和剩余尿 。
(4)反射性神经膀胱:源于骶髓与脑干间完全性感觉和运动通路损害 。最常见于外伤性脊髓损伤及横断性髓鞘炎,也可发生在脱髓鞘疾病,以及任何可能引起明显的脊髓损伤的过程 。典型表现为膀胱失去感觉,失去自主启动收缩的能力 , 但在膀胱充盈期可出现自发性逼尿肌收缩 , 有逼尿肌与括约肌协同失调 。
(5)自主性神经膀胱:是由于骶髓、骶神经根或盆神经损害 , 造成膀胱的感觉和运动完全分离 。患者不能自主启动排尿 , 没有膀胱反射活动 。膀胱测压显示无自主或自发的逼尿肌收缩,膀胱压力低、容量增大 。
3.Krane-Siroky分类法 根据尿动力学检查所示的异常进行分类:
(1)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在储尿期出现自发或诱发的收缩即称为逼尿肌不稳定,如果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则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 。诊断标准为在储尿期出现幅度超过1.47 kPa(15cmH2O)的逼尿肌不自主性收缩 。分以下亚型:①括约肌协调正常:指逼尿肌收缩排尿时尿道括约肌能协调性松弛 。②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指逼尿肌收缩排尿时 , 尿道外括约肌仍处于收缩状态,导致尿道开放不全 。③内括约肌协同失调:指逼尿肌收缩排尿时尿道内括约肌不松弛 。
(2)逼尿肌无反射:指在排尿期逼尿肌不能收缩或收缩无力 。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亚型:
①括约肌协调正常:指排尿时尿道括约肌能协调性松弛 。
②外括约肌痉挛或失弛缓:表现为排尿时尿道外括约肌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 。
③内括约肌痉挛或失弛缓:表现为排尿时尿道内口不开放 。
④外括约肌去神经:指尿道外括约肌及盆底肌失去神经支配后肌肉萎缩、松弛,致使膀胱尿道下垂,尿道成角产生排尿困难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病因,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 , 更多有关神经源性膀胱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神经源性膀胱”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神经源性膀胱病因,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舌咽神经痛病因,舌咽神经痛的原因
- 神经纤维瘤病病因,神经纤维瘤病的原因
- 神经痛疾病病因,神经痛疾病的原因
- 老年人神经梅毒病因,老年人神经梅毒的原因
- 神经性贪食症病因,神经性贪食症的原因
- 膀胱与尿道结石病因,膀胱与尿道结石的原因
- 听神经瘤病因,听神经瘤的原因
- 神经母细胞瘤病因,神经母细胞瘤的原因
- 出血性膀胱炎病因,出血性膀胱炎的原因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