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肥胖性心肌病的病理病因,肥胖性心肌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一、肥胖性心肌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当体内摄入超过消耗的热量时,多余的热量可以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 。在达到相当的储量时遂演变为肥胖 。过度肥胖可造成心功能紊乱,发展为肥胖型心肌病 。
【肥胖性心肌病病因,肥胖性心肌病的原因】二、发病机制
1.肥胖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患者的高血容量、心脏负荷增大等有关 。超声心动图研究证实心脏室壁张力(可用以下比率表示:室壁厚度/心室舒张其内径)与心脏收缩功能高度相关 , 如心室缩短分数、心肌纤维缩短速度及射血分数等 。心肌收缩功能受损时 , 此比率也低 , 说明心脏室壁张力高 。据此,可将肥胖患者分为2组,一组患者心功能正常,其心室壁增厚 , 心室腔半径增大,而心室壁张力正常;另一部分患者心脏收缩功能降低 , 室壁增厚不如心脏内径增大明显,心室壁张力高 。对于有循环充血的肥胖患者,要鉴别其是否有心衰,必须进行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或心脏造影检查,以测定其心脏收缩功能 。
2.病理解剖 过度肥胖患者心脏重量比理想体重者显著增加,个别是等身高非肥胖者的2~3倍,有报道一名肥胖患者的心脏重达1100g 。综合报道 , 患者左心室肥厚6%~56%,离心性肥厚为其特点,左室径扩大8%~40%,左房扩大10%~40% , 部分病例(32%)伴有右心室扩大,8%~33%患者右室肥厚 。部分患者(25%~50%)心底部、房室沟及心室表面有大量脂肪 , 但这并非心脏增重的原因 。有报道心肌活检发现,少数患者(3%)心肌细胞、心脏纤维支架及血管周围有脂肪浸润,右心系统易被累及 , 认为其可导致心室功能损伤、传导系统受累而并发心律失常 。左室很少有脂肪浸润 。有研究报道,右心内膜活检发现多数肥胖患者有心肌细胞肥大 。
3.病理生理 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在过度肥胖者明显,尚无充分资料表明在中度肥胖患者也有如下各方面的改变 。患者整体血容量及心排出量增加,并与体重的增加呈正相关,这主要是血管床增加所致 。据测算,在静息状态下脂肪组织血流量每分钟平均为2~3ml/100g 。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的血流量无明显增加 。由于脂肪组织代谢活跃,肥胖者耗氧量增加 。患者心率及动-静脉氧分压差较非肥胖者无差异 。全身耗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心脏每搏量的增加 。
过度肥胖者中5%~10%有严重高血压 , 50%伴轻度、中度高血压 。无论伴或不伴有高血压,过度肥胖者静息或活动时左心室舒张压和肺血管楔压均增高,又由于患者高血容量及高心排血量造成肺高血流状态,使左室前、后负荷加重 。导致左心室肥厚以及体循环淤血 。
约5%过度肥胖患者有呼吸暂停/通气不足综合征,患者长期低氧、高碳酸血症 , 导致肺血管收缩以及肺小动脉管壁的增厚,又由于肥胖者肺高血流状态,造成肺动脉高压 。肥胖患者右室充盈压升高,与体重指数呈正比 。导致右心室肥厚以及肺循环淤血 。单独的右心肥厚和右心衰竭很少出现,但亦会出现以右心室肥厚为主的心脏损害 。
循环充血状态:过度肥胖者由于循环血量和细胞外液的增加 , 心脏高排血状态往往容易发生严重的肺循环及体循环的淤血,而这些体征并非心功能不全,其心排出量较高,射血分数正常 。这种循环充血的状态所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肥胖性心肌病病因,肥胖性心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 , 更多有关肥胖性心肌病方面的知识 , 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肥胖性心肌病”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肥胖性心肌病病因,肥胖性心肌病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选笔记】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多发性脑膜瘤病因,多发性脑膜瘤的原因
- 功能性呕吐病因,功能性呕吐的原因
- 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卡他性结膜炎怎么办
- 硬化性脂肪肉芽肿的治疗方法,硬化性脂肪肉芽肿怎么办
-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治疗方法,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怎么办
-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治疗方法,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怎么办
-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
- 假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假性肠梗阻怎么办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病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原因
- 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方法,原发性腹膜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