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病因,新生儿破伤风的原因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新生儿破伤风的原因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新生儿破伤风的病理病因,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一、新生儿破伤风病因
破伤风梭菌菌体
细长 , 长4~8um ,宽0.3~ 0.5um  , 周身鞭毛,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是本菌形态上的特征 。繁殖体为革兰氏阳性,带上芽胞的菌体易转为革兰氏阴性 。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 , 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7.5,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后 , 可形成直径1mm 以上不规则的菌落,中心紧密,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菌落 , 易在培养基表面迁徙扩散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明显溶血环,在疱肉培养基中培养 , 肉汤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 , 微变黑 , 产生气体,生成甲基硫醇(有腐败臭味)及硫化氢 。一般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形成吲哚,不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对蛋白质有微弱消化作用 。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 , 但芽胞抵抗力强大 。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50分钟 。对青霉素敏感 , 磺胺类有抑菌作用 。
破伤风梭菌芽胞分布
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入人体,发芽繁殖而致病 , 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 , 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 。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局部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 。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 。
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
(tetanospasmin)或称神经毒素(neurotoxin) 。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 。在菌体内的痉挛毒素是单一和一条多肽链 , 分子量15万 。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 。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 , 只在污染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一般不入血流 。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 。毒素在局部产生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 , 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 。毒素能与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工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 , 阻止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原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反射反应(兴奋性异常增高)和横纹肌痉挛 。破伤风多见于战伤 。平时除创伤感染外,分娩时断脐不洁,手术器械灭菌不严,均可引起发病 。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 。破伤风潜伏期不定,短的1~2天,长的达2个月,平均7~14天 。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 。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 。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 , 身体呈角弓反张 , 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 。病死率约50%,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 。
新生儿主要是通过脐部感染本?。?大多数是由于旧法接生所致;也有的虽是新法接生,但由于接生包消毒不好 , 或由于未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或由于生后脐部感染 , 也可发病 。由于本菌属厌氧菌,常与需氧菌共存,故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脐部,也常有普通需氧菌的感染 , 检查脐部常有严重感染的表现 。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新生儿破伤风的原因】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新生儿破伤风病因 ,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新生儿破伤风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新生儿破伤风”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新生儿破伤风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