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小儿泄泻怎么办


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小儿泄泻怎么办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泄泻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泄泻应该吃什么药 。
小儿泄泻怎么治疗?
一、中医
1、辨证要点
1.辨病因不同的病因可导致不同的证型,以及不同的大便性状 。一般大便稀溏夹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多由伤乳伤食所致 。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甚,多由风寒引起 。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量多,色黄褐,气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 , 多是湿热所致 。大便稀薄或烂糊 。色淡不臭 , 多食后作泻,是为脾虚所致 。大便清稀 , 完谷不化 , 色淡无臭,多属脾肾陷虚 。
2.辨轻重大便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精神尚好,无呕吐,小便量可,属于轻证 。泻下急暴,次频量多,神萎或烦躁,或有呕吐,小便短少,属于重证 。若见皮肤干枯,囟门凹陷,啼哭无泪,尿少或无 , 面色发灰,精神萎靡等,则为泄泻的危重变证 。
3.辨虚实泄泻病程短,泻下急暴,量多腹痛,多属实证 。泄泻日久,泻下缓慢,腹胀喜按 , 多为虚证 。迁延日久难愈,泄泻或急或缓 , 腹胀痛拒按者,多为虚中夹实 。
2、治疗原则
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 。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消食导滞 , 祛风散寒 , 清热利湿 。虚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补脾温肾 。泄泻变证,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 。本病除内服药外 , 还常使用外治、推拿、针灸等法治疗 。
分证论治
(一)常证
1.伤食泻
证候:大便稀溏 , 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 , 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 , 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
分析:本证常有乳食不节史 。乳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故泻下稀便夹有不消化的乳凝块或食物残渣 。食滞中焦,气机不利则腹胀腹痛;泻后积滞见减 , ,气机一时得畅,故见泻后腹痛暂时减缓 。乳食内腐 , 浊气上冲 , 胃失和降 , 嗳气酸馊,或有呕吐 。舌苔厚腻或微黄,大便酸臭,或如败卵 , 不思乳食,夜卧不安,皆为乳食积滞之证 。
治法:消食导滞 。
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化积导滞,陈皮、半夏理气降逆 , 茯苓健脾渗湿,连翘清解郁热 。腹胀腹痛加木香、厚朴、槟榔理气消胀止痛;呕吐加藿香、生姜和胃止呕 。
2.风寒泻
证候:大便清?。?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 , 咳嗽,舌淡,苔薄白 。
分析:调护失宜,感受风寒,寒邪客于肠胃,寒凝气滞 , 中阳被困,运化失职 , 故见大便清稀,粪多泡沫,臭气不甚 。风寒郁阻 , 气机不得畅通,故见肠鸣腹痛 。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均为风寒外袭之象 。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苏叶、白芷、生姜疏风散寒、理气化湿,大腹皮、厚朴、陈皮、半夏温燥寒湿、调理气机,苍术、茯苓、甘草、大枣健脾和胃 。大便稀 , 色淡青,泡沫多,加防风炭以祛风止泻;腹痛甚 , 里寒重,加木香、干姜以理气温中散寒止痛;夹有食滞者,去甘草、大枣,加焦山楂、神曲消食导滞;小便短少加泽泻、猪苓渗湿利尿;表寒重加荆芥、防风以加强解表散寒之力 。
3.湿热泻
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 , 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分析:湿热之邪 , 蕴结脾胃,下注肠道,传化失司 , 故泻下稀薄如水样,量多次频 。湿性粘腻,热性急迫 , 湿热交蒸,壅阻胃肠气机,故泻下急迫 , 色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烦闹不安;湿困脾胃,故食欲不振,甚或呕恶 , 神疲之力 。若伴外感,则发热;热重于湿,则口渴;湿热下注,故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
治法:清热利湿 。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常用药:葛根解表退热、生津升阳,黄芩、黄连清解胃肠之湿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具解表清肠、表里双解之功 。热重于湿,加连翘、马齿苋、马鞭草清热解毒;湿重于热,加滑石、车前子、茯苓、苍术燥湿利湿;腹痛加木香理气止痛;口渴加生石膏、芦根清热生津;夏季湿浊中阻加藿香、佩兰芳化湿浊;呕吐加竹茹、半夏降逆止呕 。
4.脾虚泻
证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 ,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嗟Π?,脉缓弱 。
分析: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故大便稀溏,色淡不臭,时轻时重 。脾胃虚弱,运纳无权,故多于食后作泻 。泄泻较久,脾虚不运,精微不布,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补脾 , 山药、莲肉、扁豆、薏仁健脾化湿 , 砂仁、桔梗理气和胃 。胃纳不振,舌苔腻,加藿香、陈皮、焦山楂以芳香化湿 , 理气消食助运;腹胀不舒加木香、枳壳理气消胀;腹冷舌淡,大便夹不消化物,加干姜以温中散寒,暖脾助运;久泻不止,内无积滞者,加肉豆蔻、诃子、石榴皮以固涩止泻 。
5.脾肾阳虚泻
证候:久泻不止,大便清?。?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 , 脉细弱 。
分析:久泻不止,脾肾阳虚 , 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故大便清?。?完谷不化 。脾虚气陷 , 则见脱肛 。肾阳不足,阴寒内生,故形寒肢冷 , 面色觥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 , 舌淡苔白,脉细弱 。
治法:补脾温肾,固涩止泻 。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附子、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温肾暖脾、固涩止泻 。·脱肛加炙黄芪、升麻升提中气;久泻不止加诃子、石榴皮、赤石脂收敛固涩止泻 。
(二)变证
1.气阴两伤
证候: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 , 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
分析:本证多起于湿热泄泻,由于泻下无度,水液耗失 , 阴津受劫 , 液亏气虚,肌肤失养,故目眶及前囟凹陷 , 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唇红而干,精神萎靡 。水液不足,故小便短少,甚或无尿 。胃阴伤 , 无津上承,故口干、口渴引饮 。气阴不足,心失所养,故心烦不安 。舌红少津 , 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 均为气阴损伤之象 。
治法:益气养阴,酸甘敛阴 。
方药:人参乌梅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炙甘草补气扶脾 , 乌梅涩肠止泻,木瓜祛湿和胃 , 四药合用且能酸甘化阴,莲子、山药健脾止泻 。久泻不止加山楂炭、诃子、赤石脂涩肠止泻;口渴引饮加石斛、玉竹、天花粉、芦根养阴生津止渴;大便热臭加黄连清解内蕴之湿热 。
2.阴竭阳脱
证候: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 , 四肢厥冷,舌淡无津 , 脉沉细欲绝 。·
分析:本证多见于暴泻或久泻不止,耗伤津液,阴损及阳,气随液脱 。阴伤于内 , 故见啼哭无泪,尿少或无;阳脱于外,则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哭声微弱,面色青灰或苍白 , 四肢厥冷 。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 , 为阴津耗竭、阳气欲脱之象 。
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大补元气,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益气养阴、酸甘化阴,附子回阳固脱,龙骨、牡蛎潜阳救逆 。
[其他疗法]
3、中成药剂
1.藿香正气胶囊每服2—3粒,1日3-4次 。用于风寒泻 。
2.纯阳正气丸每服2-3g,1日3-4次 。用于中寒泄泻,腹冷呕吐者 。
3.甘露消毒丹每服2-3g,1日3—4次 。用于暑湿泄泻 。
4.葛根苓连丸,每服1二2g,1日3-4次 。用于湿热泻 。
5.附子理中丸每服2-3g,1日3—4次 。用于脾肾阳虚泻 。
4、单方验方
1.苍术、山楂各等份,炒炭存性,研末 。每次1—2g,1日3—4次,开水调服 。有运脾止泻之功 , 用于湿浊泻、伤食泻 。久泻脾阳伤者加等份炮姜炭粉 , 用于脾虚泻 。
2.杏仁滑石汤杏仁、滑石、半夏各10g , 黄芩、厚朴、郁金各6g,橘红4g,黄连、甘草各3g 。水煎服 , 每日1剂 。有宣畅气机 , 清利湿热之功 , 用于湿热泻 。
5、其他
5、药物外治
1.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粒,共研细末 。每次1—3g,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每日1次 。用于风寒泻、脾虚泻 。
2.鬼针草30g , 加水适量 。煎沸后倒入盆内,先熏后浸泡双足,每日3—5次 , 连用3-5日 。用于小儿各种泄泻 。
四、针灸疗法
1.针刺法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 , 腹胀加下脘,伤食加刺四缝 , 水样便多加水分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2次 。
2.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 。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 。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
6、推拿疗法
运脾土、推大肠、清小肠各100次 , 摩腹3分钟,揉天枢、揉龟尾、推七节骨各100次,捏脊3-5遍 。发热加退六腑、清天河水,偏寒湿加揉外劳宫100次 , 偏湿热加清大肠100次,偏伤食加推板门100次,偏脾虚加揉足三里 。
【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小儿泄泻怎么办】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小儿泄泻怎么治疗,小儿泄泻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小儿泄泻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小儿泄泻”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小儿泄泻怎么办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