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因,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原因


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因,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原因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理病因 , 亚急性联合变性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因,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原因】一、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因
一、发病原因
近年研究提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有自身的免疫学发病基础 。自身遗传素质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可产生胃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影响胃的泌酸功能和内因子的分泌 。在自身免疫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抗IF免疫球蛋白可能与维生素B12的选择性吸收障碍关系密切 。消化道疾病、胃肠道切除术后均可直接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有资料表明部分胃切除患者15%有显著的血清维生素B12含量下降 。先天性内因子缺乏或转运钴胺素代谢紊乱,均可影响维生素B12的代谢过程 。亦有报道母乳喂养的婴儿,由于母亲摄入维生素B12过少而致婴儿发病 。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B12因分子中含钴,因而又称钴胺素 。食物中的B12需结合在蛋白质上,在胃中经酸水解或在肠内经胰蛋白酶,使其与蛋白质分开 , 然后和胃黏膜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糖蛋白所谓"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IF)结合,在回肠远端吸收,通过回肠黏膜时,维生素B12与IF解离,同血浆中的转钴胺素Ⅱ结合,形成B12-T(Ⅱ)复合物 。该复合物经血液运输,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转化变为羟钴胺素、甲基钴胺素或5 -脱氧腺苷钴胺素,前者可以转化为后二者,多储存在肝中 。甲基钴胺素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甲基化反应 , 生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 。5 -脱氧腺苷钴胺素催化甲基丙二酰CoA转变为琥珀酰CoA 。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甲基四氢叶酸、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尿症 。脂肪酸的合成也受影响,支链脂肪酸合成增加,神经髓鞘的正常合成转化受到干扰,正常细胞膜的结构可能被破坏,神经髓鞘出现变性退化,此为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机制 。也有学者认为神经系统损伤主要是由于维生素B12的依赖酶(蛋氨酸合成酶 , methionine synthetase)失活,使蛋氨酸生物合成减少所致 。
病变主要在脊髓后索及侧索中的锥体束 。以中胸段脊髓受损最早也最严重,越向颈段病损越轻,上颈段脊髓只有后索受到损害,特别是在薄束 。下腰段脊髓只累及锥体束 。多先在后索的中心白质中有一卵圆形苍白区 , 并向周围扩展,以后累及侧索,严重者除皮质不受损外,白质包括后索、锥体束及脊髓小脑束等均被累及 。损害区域髓鞘肿胀,断裂而脱失,然后轴突随之变性 。以往曾认为B12缺乏只引起脱髓鞘,并且动物实验也有同样的发现 , 现已证明B12缺乏可造成轴突变性 。早期治疗可获得完全恢复者,说明病变可停止在一定阶段,此时轴突可能仅小部分受损,至于髓鞘已经脱失是否又能再生,尚无定论 。在病变过程中,可有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急性期星形细胞体轻度肿胀,突起变厚,数目增多;慢性发展者,先在受损早的区域胶质纤维增生,而近期病变区域胶质增生则不明显 。少数患者脑部白质中血管周围有小的界限不清晰的脱髓鞘灶,可见于冠状放射,但不损害内囊、大脑脚及脑桥上下行走的传导束 。病变特点和脊髓所见相似 。此外可见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出血及纤维化 。
维生素B12缺乏是否引起周围神经变性有过争论 。早期的研究提示有节段性脱髓鞘,较近期的报道则认为主要是轴突变性 。肌肉活检可发现轴突终末前部及终板有异常 。
有恶性贫血时,骨髓中巨幼红细胞增生占优势 。周围血中呈高色素巨红细胞贫血,出现带核红细胞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因,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亚急性联合变性方面的知识 , 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亚急性联合变性”找到更多扩展内容 ,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因,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