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风俗 赛龙舟的文化内涵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
赛龙舟的文化内涵赛龙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项讲求团体合作的体育运动 , 在2010年亚运会更是被列入比赛项目中,但在古人的心中,赛龙舟并不是单纯的体育项目,更是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 。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 。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 , 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 。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 , 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 , 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 , 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
赛龙舟的风俗五月初五 , 端午节,如果你恰好在端午出行,不妨去看看各地不同的龙舟赛风俗 。除了福州市区,国内还有很有地方的龙舟赛保留着有趣的风俗呢 。
泉州:奇特的陆上游龙舟风俗 。
地点:惠安县崇武古城 。
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闽南其他地方差不多 , 惟独惠安县崇武古城的习俗较为特殊 。
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的是 , 当地人主要是在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祝神驱魔活动 。相传 , 某一年在赛龙舟中出了事故,人们就决定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 。
【赛龙舟的风俗 赛龙舟的文化内涵】现在,当地人的端午节不仅有赛龙舟活动,还有陆上游龙舟活动,十分热闹 。据说,按当地传统习俗,游龙舟时人们还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 。
贵州:苗族龙船节 。
地点:凯里市清水江 。
农历五月 , 汉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 。居住在贵州凯里市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 。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 。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 。
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 , 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 。
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 , 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 , 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 , 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 。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 。
龙舟竞渡时 , 每船水手有三四十名,由地位最高的人当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都要听鼓手的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 。还要有一个小男孩穿上女装 , 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 。再选出一个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 , 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 。此外,还要有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土炮等等,风俗奇特 。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划旱龙舟的习惯 。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 。
说起赛龙舟的起源,起源最广的就纪念屈原说和沅陵盘瓠招魂说 。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 , 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 。他在流放了,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 , 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

赛龙舟的风俗 赛龙舟的文化内涵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