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尤其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症状 , 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什么表现?得了急性肾功能衰竭会怎样?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哪些并发病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症状:
男性小腹坠痛、新生儿蛋白尿、局限性肾坏死、头目晕沉、胸闷、表情淡漠、少尿
一、症状
急性肾功能衰竭在病理上有肾小管坏死和修复两个阶段 。ATN的最大特点是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这个过程包括损伤细胞的恢复、坏死细胞腔内管型的清除、细胞再生,最终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全部恢复 。急性肾衰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共同规律,一般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1.少尿或无尿期 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烦躁、乏力、嗜睡以及昏迷 。由于少尿期体内水、钠的蓄积,病人可出现高血压、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不能经肾脏排泄,造成含氮物质在体内积聚时出现氮质血症 。如同时伴有感染、损伤、发热,则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 , 血中尿素氮、肌酐快速升高,即形成尿毒症 。本期主要特点是:
(1)尿量减少:尿量骤减或逐渐减少,每天尿量持续少于400ml者称为少尿 , 少于100ml者称为无尿 。ATN患者少见完全无尿,持续无尿者预后较差,并应除外肾外梗阻和双侧肾皮质坏死 。由于致病原因和病情轻重不一,少尿持续时间不一致,一般为1~3周 , 但少数病例少尿可持续3个月以上 。一般认为肾毒性者持续时间短,而缺血性者持续时间较长 。若少尿持续12周以上应重新考虑ATN的诊断,有可能存在肾皮质坏死或肾乳头坏死等 。对少尿期延长者应注意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力衰竭、高钾血症、高血压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非少尿型ATN , 指患者在进行性氮质血症期内每天尿量持续在500ml以上 , 甚至1000~2000ml 。非少尿型的发生率近年来有增加趋势,高达30%~60% 。其原因与人们对这一类型认识的提高,肾毒性抗生素广泛应用和利尿药如呋塞米、甘露醇等的早期应用等有关 。尿量不减少的原因有3种解释:
①各肾单位受损程度不一,小部分肾单位的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存在,而相应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显著障碍 。
②所有肾单位的受损程度虽相同,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在比例上远较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程度为重 。
③肾髓质深部形成高渗状态的能力降低,致使髓襻滤液中水分重吸收减少 。非少尿型的常见病因为肾毒性药物的长期应用、腹部大手术和心脏直视手术后等 。一般认为,非少尿型虽较少尿型病情轻,住院天数短,需透析治疗百分比低,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少,但高钾血症发生率与少尿型引起者相近,非少尿型的病死率仍可高达26% 。故在治疗上仍不能忽视任何环节 。
(2)进行性氮质血症: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少尿或无尿,致使排出氮质和其他代谢废物减少,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其升高速度与体内蛋白分解状态有关 。在无并发症且治疗正确的病例 , 每天血尿素氮上升速度较慢 , 约为3.6mmol/L(10mg/dl),血浆肌酐浓度上升仅为44.2~88.4μmol/L(0.5~1.0mg/dl),但在高分解状态时,如伴广泛组织创伤、败血症等,每天尿素氮可升高7.1mmol/L(20mg/dl)或以上,血浆肌酐每天升高176.8μmol/L(2mg/dl)或以上 。促进蛋白分解亢进的因素尚有热量供给不足、肌肉坏死、血肿、胃肠道出血、感染发热、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
(3)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常:
①水过多:见于水分控制不严格,摄入量或补液量过多 , 出水量如呕吐、出汗、伤口渗透量等估计不准确以及液量补充时忽略计算内生水 。随少尿期延长 , 易发生水过多,表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软组织水肿、体重增加、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等 。
②高钾血症:正常人摄入钾盐90%从肾脏排泄,ATN少尿期由于尿液排钾减少,若同时体内存在高分解状态,如挤压伤时肌肉坏死、血肿和感染等,热量摄入不足所致体内蛋白分解、释放出钾离子,酸中毒时细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有时可在几小时内发生严重高钾血症 。若患者未能被及时诊断,摄入含钾较多的食物或饮料,静脉内滴注大剂量的青霉素钾盐(每100万U青霉素钾盐含钾1.6mmol);大出血时输入大量库存血(库存10天血液每升含钾可达22mmol);亦可引起或加重高钾血症 。一般在无并发症内科病因ATN每天血钾上升不到0.5mmol/L 。高钾血症可无特征性临床表现 , 或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感觉异常、心率减慢 , 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恐惧、烦躁、意识淡漠,直到后期出现窦室或房室传导阻滞、窦性静止、室内传导阻滞甚至心室颤动 。高钾血症的心电图改变可先于高钾临床表现 。故心电图监护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甚为重要 。一般血钾浓度在6mmol/L时,心电图显示高耸而基底较窄的T波,随血钾增高P波消失,QRS增宽,S-T段不能辨认,最后与T波融合,继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直至心室颤动 。高钾对心肌毒性作用尚受体内钠、钙浓度和酸碱平衡的影响,当同时存在低钠、低钙血症或酸中毒时,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较显著,且易诱发各种心律失常 。值得提到的是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表现之间有时可存在不一致现象 。高钾血症是少尿期患者常见的死因之一,早期透析可预防其发生 。但严重肌肉组织坏死常出现持续性高钾血症 。治疗上应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才能控制高钾血症 。
③代谢性酸中毒:正常人每天固定酸代谢产物为50~100mmol,其中20%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80%由肾脏排泄 。急肾衰时,由于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肾小管泌酸能力和保存碳酸氢钠能力下降等 , 致使每天血浆碳酸氢根浓度有不同程度下降;在高分解状态时降低更多更快 。内源性固定酸大部分来自蛋白分解,少部分来自糖和脂肪氧化 。磷酸根和其他有机阴离子均释放和堆积在体液中 , 导致本病患者阴离子间隙增高,少尿持续病例若代谢性酸中毒未能充分纠正 , 体内肌肉分解较快 。此外,酸中毒尚可降低心室颤动阈值,出现异位心律 。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和低钙、低钠血症是急肾衰的严重病况,在已接受透析治疗的病例虽已较少见,但部分病例在透析间期仍需药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
④低钙血症、高磷血症:ATN时低钙和高磷血症不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表现突出 , 但有报告少尿2天后即可发生低钙血症 。由于常同时伴有酸中毒,使细胞外钙离子游离增多,故多不发生低钙常见的临床表现 。低钙血症多由于高磷血症引起,正常人摄入的磷酸盐60%~80%经尿液排出 。ATN少尿期常有轻度血磷升高,但若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亦较突出,但罕见明显升高 。酸中毒纠正后,血磷可有一定程度下降 , 此时若持续接受全静脉营养治疗的病例应注意低磷血症发生 。
⑤低钠血症和低氯血症:两者多同时存在 。低钠血症原因可由于水过多所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因灼伤或呕吐、腹泻等从皮肤或胃肠道丢失所致,或对大剂量速尿尚有反应的非少尿型患者出现失钠性低钠血症 。严重低钠血症可致血渗透浓度降低 , 导致水分向细胞内渗透,出现细胞水肿,表现急性脑水肿症状,临床上表现疲乏、软弱、嗜睡或意识障碍、定向力消失、甚至低渗昏迷等 。低氯血症常见于呕吐、腹泻或非少尿型用大量襻利尿药,出现腹胀或呼吸表浅、抽搐等代谢性碱中毒表现 。
⑥高镁血症:正常人摄入的镁60%由粪便排泄,40%从尿液中排泄 。由于镁与钾离子均为细胞内主要阳离子,因此ATN时血钾与血镁浓度常平行上升,在肌肉损伤时高镁血症较为突出 。镁离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严重高镁血症可引起呼吸抑制和心肌抑制,应予警惕 。高镁血症的心电图改变亦可表现P-R间期延长和QRS波增宽 。当高钾血症纠正后,心电图仍出现P-R间期延长及(或)QRS增宽时应怀疑高镁血症的可能 。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和酸中毒均增加镁离子对心肌的毒性 。
(4)心血管系统表现:
①高血压:除肾缺血时神经体液因素作用促使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分泌增多因素外,水过多引起容量负荷过多可加重高血压 。ATN早期发生高血压不多见,但若持续少尿,约1/3患者发生轻、中度高血压,一般在18.62~23.94/11.97~14.63kPa(140~180/90~110mmHg),有时可更高,甚至出现高血压 。
②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是少尿期常见死亡原因 。它主要为体液潴留引起,但高血压、严重感染、心律失常和酸中毒等均为影响因素 。早年发生率较高,采取纠正缺氧、控制水分和早期透析措施后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但仍是严重型ATN的常见死因 。
③心律失常:除高钾血症引起窦房结暂停、窦性静止、窦室传导阻滞、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外,尚可因病毒感染和洋地黄应用等而引起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异位心律发生 。
④心包炎:年发生率为18%,采取早期透析后降至1% 。多表现为心包摩擦音和胸痛,罕见大量心包积液 。
⑤消化系统表现:是ATN最早期表现 。常见症状为食欲显减、恶心、呕吐、腹胀、呃逆或腹泻等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晚期并发症 。消化道症状尚与原发疾病和水、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等有关 。持续、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常易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 , 增加治疗的复杂性 。早期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提示尽早施行透析治疗 。
⑥神经系统表现轻型患者可无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早期表现疲倦、精神较差 。若早期出现意识淡漠、嗜睡或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提示病情重笃,不宜拖延透析时间 。神经系统表现与严重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某些重型重金属中毒、严重创伤、多脏器衰竭等病因有关 。
⑦血液系统表现:ATN早期罕见贫血,其程度与原发病因、病程长短、有无出血并发症等密切有关 。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失血、溶血性贫血因素、严重感染和急症ATN等情况,贫血可较严重 。若临床上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消耗性低凝血症及纤维蛋白溶解征象 , 已不属早期DIC 。
2.多尿期 每天尿量达2.5L称多尿,ATN利尿早期常见尿量逐渐增多,如在少尿或无尿后24h内尿量出现增多并超过400ml时 , 可认为是多尿期的开始,多尿期大约持续2周时间,每天尿量可成倍增加,利尿期第3~5天可达1000ml,随后每天尿量可达3~5L;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一个标志,但多尿期的开始阶段尿毒症的症状并不改善,甚至会更严重,且GFR仍在10ml/min或以下;当尿素氮开始下降时 , 病情才逐渐好转 。多尿期早期仍可发生高钾血症,持续多尿可发生低钾血症、失水和低钠血症 。此外,此期仍易发生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等 。故应密切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
多尿期临床表现主要是体质虚弱、全身乏力、心悸、气促、消瘦、贫血等 。这一时期由于肾功能未完全恢复,病人仍处于氮质血症状态,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发生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心血管并发症等,因此仍有一定的危险性 。
3.恢复期 根据病因、病情轻重程度、多尿期持续时间、并发症和年龄等因素,ATN患者在恢复早期变异较大,可毫无症状,自我感觉良好 , 或体质虚弱、乏力、消瘦;当血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下降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除少数外,肾小球滤过功能多在3~6个月内恢复正常 。但部分病例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可持续1年以上 。若肾功能持久不恢复,可能提示肾脏遗留有永久性损害 。
二、诊断
诊断ARF时应首先从临床入手,确定ARF是少尿型、非少尿型、还是高分解型,然后再弄清其原因是肾前性、肾性还是肾后性,最终明确病因 。本病根据原发病因、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
1.诊断要点
(1)存在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如血容量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重症感染 。
(2)尿量显著减少:突发性少尿(<250ml/m2)或无尿(<50ml/m2)及水肿、血压升高、血尿等临床表现 。个别尿量不减少者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
(3)尿液检查可有蛋白尿、血尿及尿比重降低 。
(4)氮质血症: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通常每天尿素氮可升高3.6~10.7μmol/L,血肌酐可增加88.4~176.8μmol/L 。常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
(5)B超提示双肾多弥漫性肿大或正常 。
(6)ARF临床分期及表现:
少尿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水过多(体重增加,水肿、高血压、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高血磷、低血钙等),代谢性酸中毒,并可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
多尿期:尿量渐多或急剧增加(>2500ml/m2)、水肿减轻,氮质血症未消失,甚至轻度升高,可伴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
恢复期:氮质血症恢复 , 贫血改善,而肾小管浓缩功能恢复较慢,约需数月之久 。以上是诊断急性肾衰竭的可靠依据 。
2.AFP的诊断思路 临床上要正确诊断AFP还应参考按下列思路进行:
(1)区分急性肾衰竭与慢性肾衰竭:如临床上病史不清,缺乏动态观察资料,就诊时即表现为肾衰竭者,需认真鉴别是急性肾衰竭(ARF)还是慢性肾衰竭(CRF) 。下列方法对鉴别有益 。
①病史资料:夜尿量增多超过全天量的1/2,或夜尿次数增多(此种情况需除外前列腺肥大等影响因素),既往肾脏病、高血压、蛋白尿史,往往提示慢性肾衰竭 。
②化验检查:贫血可见于慢性肾衰竭,也可见于肾小球性或肾血管性急性肾衰竭,而肾小管性ARF多无贫血,因此不伴贫血的肾衰竭多为肾小管性ARF 。急性肾衰竭多无明显的钙磷代谢异常 。
③B超检查:肾脏体积大小对鉴别ARF和CRF意义重大,操作方便 。一般情况下,肾脏体积增大提示为ARF,此时需除外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淀粉样变等;若肾脏体积明显缩?。锒螩RF无疑 。肾实质厚度、肾实质回声及肾内结构对鉴别诊断亦有重要参考价值,须注意超声检查主观性较强,应由操作熟练、经验丰富者完成,必要时应重复此项检查 。若肾脏体积及肾实质厚度接近正常 , 鉴别困难,须借助其他检查 。
④指甲肌酐测定:指甲肌酐可反映近3个月来的血肌酐水平,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有重要参考价值,适用于肾脏体积正常,从病史资料又难以鉴别的肾衰竭患者 。指甲肌酐升高提示为慢性肾衰竭 。
⑤肾活检:肾衰竭时行肾穿刺活检应严格把握指征,充分评估肾穿刺的获益和风险,操作前充分控制血压,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病理诊断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 , 明确急性肾衰竭的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慢性肾衰竭表现为硬化性肾炎 , 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急性肾衰竭则可有新月体肾炎、肾小管坏死或间质性肾炎等表现 。
(2)区分肾实质性ARF与肾前性、肾后性ARF:因3种ARF的治疗、预后截然不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
①肾前性ARF具有以下特点:A.存在脱水、失血、休克、心衰的基础病因 。B.尿素氮/肌酐比值升高,这是由于两种代谢产物在肾脏排泄的机制不同所致 。C.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尿钠排泄减少 。D.补液试验,具体方法为1h内给予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 , 观察2h若尿量增至40ml/h,提示为肾前性ARF 。
尿诊断指数对鉴别肾前性ARF与急性肾小管坏死有一定帮助,应用尿诊断指数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应用利尿药后可使尿钠排出增多,故此时不可依靠尿钠排出量及钠排泄分数作为诊断依据;有蛋白尿或糖尿者及应用甘露醇、右旋糖酐或造影剂后 , 均可使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故不应作为诊断依据 。
②肾后性ARF的特点:A.存在尿路梗阻因素 。B.表现为突然无尿或无尿与多尿交替出现 。C.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梗阻、反流等表现 。
若能除外肾前性及肾后性ARF,则为肾实质性ARF 。
③肾实质性ARF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其病变部位 。常见的肾实质性ARF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 。
A.肾小球性ARF:见于急进性肾炎及重症急性肾炎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肾功能恶化的进展速度相对较慢,常伴有高血压 。病史中往往缺少肾缺血或药物过敏等诱发因素 。
B.肾血管性ARF:见于肾脏小血管炎或微血管?。杀硐治颉⒌鞍啄? ,但肾外表现常见,如肺部病变、外周神经损害等,常有发热、乏力等非特异症状,血沉增快、贫血 。
C.肾小管性ARF:即急性肾小管坏死,常有肾脏缺血、中毒等明显诱因,如脱水、休克、应用肾毒性药物等,肾功能恶化迅速,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发展为ARF,多无血尿、蛋白尿、贫血等表现 。
D.肾间质性ARF:多由药物过敏或感染引起,常有明确的用药史,可伴有全身过敏表现,肾小管功能损伤较重,常伴有肾性糖尿、尿比重下降、白细胞尿等表现 。另外,肾皮质坏死、妊娠脂肪肝、急性肾乳头坏死常有明确诱因,诊断不难 。
以上是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 , 下面再看下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
一、并发病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大多经过少尿期(或无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发展阶段,在急性肾衰的少尿期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
一、感染 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严重外伤、烧伤等所致的高分解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  包括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包炎、高血压等;三、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有头痛、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癫痫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毒素在体内潴留以及水中毒、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有关;四、消化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厌食、恶心、岖吐、腹胀、呕血或便血等,出血多是由于胃肠粘膜应激性溃疡所引起;五、血液系统并发症 由于肾功能急剧减退,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引起贫血,但多数不严重 。少数病例由于凝血因子减少,可有出血倾向;六、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高血钾症、低钠血症和严重的酸中毒,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在多尿期,患者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因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排出,可出现脱水、低钾、低钠血症等 , ,如果不及时补充,患者可死于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
进入恢复期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恢复至正常,尿毒症症状消退,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再生和修复 , 多数患者肾功能可完全恢复,少数患者可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症状,并发症】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症状,并发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