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多疑要怎么办_调节老年人心理的方法


老人多疑要怎么办_调节老年人心理的方法

文章插图
导读:我们发现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多疑的情况 , 老人多疑要怎么办才好呢,老人发脾气,家人一定要理解 , 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不妨学习一下下文关于老人多疑要怎么办的介绍 , 一起看看详细的内容吧 。
人老多疑,即便一件小事,有时也能让老人琢磨、猜忌很久 。比如,因为很累没什么表情,可能被老人误解为不给自己好脸色;和别人讨论事情,就因为看似躲着他,老人就免不了胡思乱想 , 觉得是在说自己的不好 。
对此情况,专家认为,一定不能忽视 , 否则很容易使家庭氛围变得不和谐,甚至出现家庭危机 。
老人多疑不外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 。首先,老人视力、听力衰退,对周围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下降,因此容易凭主观猜测 。而且年龄增大 , 一些器质性疾病如脑血管疾病也会促使多疑的产生 。其次,离开工作岗位、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地位改变等,都会伤害老人的自尊心 , 令他们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 。
面对老人多疑,儿女该如何做?尽可能理解是首要的 。此外,还可以采取些措施 。如:把老人当孩子哄一哄,轻声细语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或委托同年龄的其他老人来劝解 。有时间的话,多听老人讲一讲自己的烦恼 。某些时候,还可以试试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老人先忘了之前的事 。如果确实是老人不对,要在他们气消后再解释清楚 。
不要等到老人多疑发脾气了才开始想办法,而应平时多鼓励他们出门活动、与人交流 , 多培养些兴趣爱好 。因为很多老人的多疑是由于独自闭塞在家 , 海阔天空地幻想造成的 。
但如果老人和过去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减退、产生幻觉、过度多疑等,最好去医院检查 , 因为这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
应当如何调节老年人心理
冷落遗弃感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 , 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觉得不能再在职权的舞台上“操作表演”,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这种失落的心理缠缠绕绕,挥之不去,如同被人抛弃后那种难受 。
分析与调适:由于自尊心过强 , 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因而产生消极自弃情绪 。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 。其实 , “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 。草随风动 , 权随职走,退休离职,天经地义,有什么好懊恼失意的 。记住这些话 , 用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吧 。
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 , 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
分析与调适:传统的养老模式,消极的心理是引起老年人“包袱累赘感”的主要原因 。老年心理学认为,关门养老 , 困守斗室的消极养老,自然禁闭的养老方式只会越养越老 。老年人是人生的秋天 , 是成熟与收获的季节,历史上许多创大业的名人都是老年人 。如孔子、孟子、恩格斯等 。我们有理由甩掉那些不良情绪,进行人生二次创业,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 。
怀旧回归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 , 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 。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则对战争的残酷而伤感悲哀 , 忧心忡忡……
分析与调适:老年人有许多反常的心理,如记不得最近的事,偏记得很久以前的事;记不得快乐开心事,偏记得悲观伤心事 。中医认为 , “思则气结”,过份的怀旧情绪会影响人的健康 。所以,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你可以回忆战争年代生龙活虎的场面,或打了胜仗凯旋时的欢快情景;你可以仔细咀嚼“不幸中的万幸”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两句话,这样可以冲淡你的愁绪,感到幸福的存在 。
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 , 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 , 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 。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
分析与调适: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乐 , 思想观念陈旧,就会缺乏人生追求和进取心 。其实,对于工作来说,老年人已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个生活来说,老年期则是一个“逗号”,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阳光心态,闲遐可迷于书画、痴于养花等,这样,枯燥无聊之感就会荡然无存 。
颓废无为感
有的老年人用颓废无为的心态对待夕阳生活,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蹦不起来了 。生活懒散,啥事不干,生活如坐针毯,度日如年 , 自己的积极形象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
分析与调适:有一些老年人,生活很低调,心境较灰黯,常常是过去的事情不提,现在的事情不做,将来的事情不想,终日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这无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人到老年生活更需要自信,自信是人的半个生命,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人老精神不老 , 只有这样,生命的乐章才会奏出强音,生命的火焰才会越燃越旺 。
黄昏末日感
有的老年人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 。还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 , 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 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
分析与调适:心理脆弱,情绪消极,情感沮丧,就会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把老年期看作是黄昏末日,看作是生命的“悬崖”,是有害健康的 。叶剑英老前辈曾经有诗云:“老天喜作黄昏颂 , 满目青山夕照明”,现在 , 许多老年人都以“夕阳无限好,人间爱晚晴”的美好心态去拥抱晚年生活 。你不妨走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力所能及地再为社会发挥余热 , 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
孤独寂寞感
人到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 。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 , 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 。
分析与调适:人老退职,告别了众多的社会活动,从“大家”回到了“小家”,一时还不能接受和适应 , 另外,子女不孝 , 与老人长期分居,也会引发孤独之感 。其实,老年期还有一大片生活的蓝天任人去翱翔,我们可以参加老年大学 , 去老年活动中心与新老伙伴去谈心、聊天、倾诉,做一些有益的劳动,也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 , 如收藏、书法、剪报等,让孤独慢慢淡化 。
老人严重多疑是病
在精神心理科门诊,经常碰到因为“老年人多疑”的情况来咨询 , 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多疑似乎越来越严重 。
其实,疑心变重,首先是一种特别常见的老年人心态 。年纪大了,可能耳聋眼花,影响信息获?。?因此,容易主观臆测、听信只言片语 。其次 , 老人生活圈子变小,关注度也狭窄 , 听到家人背着自己说事,就以为是议论自己;儿女无心说了一句不顺耳的话 , 就会胡思乱想等 。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老人过分多疑 , 不仅需要儿女的充分理解和精心呵护,还要谨防“心病”的可能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老年痴呆,这样的老人除了记忆力不好,还会经常伴有妄想,比如别人偷自己东西、想要害自己等 。此外,其他心理问题也可能引起上面的症状 。
【老人多疑要怎么办_调节老年人心理的方法】因此 , 如果老人总是怀疑别人偷拿东西、议论自己 , 或者自己得了严重疾病等,应该及时到精神或心理科的专科门诊就诊 。经过相应的治疗,病情往往能明显缓解 。

老人多疑要怎么办_调节老年人心理的方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