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用药


肝性脑病的用药

文章插图

肝性脑病的用药
1、肝性脑病的用药
1.1、肝性脑病药品是预防氨中毒和改善肝功能的药物,通过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促进体内的尿素循环而降低血氨,并促进体内氨的代谢,从而达到减少能量消耗,保护肝细胞功能和治疗肝性脑病的目的 。
1.2、肝性脑病常用药品有β-半乳糖果糖、β-半乳糖山梨醇和抗生素,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复合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支链氨基酸等 。其中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的作用主要是可提供尿素和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而发挥治疗肝病的作用 。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同时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尿素的合成及谷氨酰胺的合成会受到鸟氨酸、门冬氨酸和其他二羧基化合物的影响 。
2、肝性脑病的症状有哪些
2.1、性格改变
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
2.2、肝臭的出现
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 。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 。
2.3、行为改变
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 。
3、肝性脑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3.1、血氨
正常空腹静脉血氨为40~70?g/dl,动脉血氨含量为静脉血氨的0.5~2倍 。静脉抽血虽然较容易,但静脉血氨较不可靠 。因此,应该以动脉血氨为准 。空腹动脉血氨比较稳定可靠 。慢性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多有血氨增高 。在急性肝衰竭所致的脑病,血氨多正常 。但高血氨只表示新陈代谢异常,不等于有脑病 。年经患者尤其可以有高血氨,而无脑病 。
3.2、脑电图检查
早在生化异常或精神异常出现前,脑电图即已有异常 。脑电图不仅有诊断价值,且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典型的改变为节律变慢,可采用电脑分析,主要出现普遍性每秒4~7次的θ波,有的也出现每秒1~3次的δ波,昏迷时两侧同时出现对称的高波幅δ波 。
3.3、简易智力测验
目前认为智力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性脑病(包括亚临床脑病)最有用 。测验内容包括书写、构词、画图、搭积木、用火柴搭五角星等,而作为常规使用的是数字连接试验,其结果容易计量,便于随访 。
肝性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1、湿浊蒙蔽,清窍不利,主证:脘腹痞满,面色苍白,泛恶痰多,精神呆滞,表情淡漠,言语不清,神智昏蒙模糊,逐渐嗜睡,舌苔厚腻,脉象濡细 。此型多见于慢性肝性脑病 。
治宜化湿避浊,醒神开窍 。方为菖蒲郁金汤加减 。石菖蒲12g,白茯苓12g,猪苓12g,郁金10g,胆南星10g,半夏10g,泽泻10g,栀子10g,竹沥10g,薏苡仁15g,炙远志6g,陈皮6g,沉香粉1g(冲服) 。
2、湿热蕴蒸,上扰神明,主证: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欲呕,小便短少而色黄,大便秘结,甚至较上症少轻,紧张焦虑或精神抑郁,神智恍惚,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
治宜清热利湿,醒脑开窍 。方为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30g,赤芍30g,栀子10g,大黄10g,竹茹15g,白茯苓15g,元参15g,石菖蒲12g,泽泻12g,车前子12g.
肝性脑病有哪些类型
1、A型肝性脑病
A型肝性脑病是与急性肝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没有预先存在肝脏疾病的人的肝功能急剧恶化(数天或数周内) 。急性肝衰竭也称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包括需要紧急住院治疗的大量出血和脑内压力升高 。
2、B型肝性脑病
B型肝性脑病是与门静脉系统旁路相关的无肝病的肝性脑病 。这发生在血液"流过"肝脏并因此肝脏不能控制/去除血液中的物质时发生 。B型通常由于先天性异常和/或由于侵入性手术或创伤而发生 。
3、C型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用药】C型肝性脑病是与肝硬化相关的肝性脑病 。当发生瘢痕形成纤维化时,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 。因此,可能出现肝硬化并发症,如皮肤和眼白色变黄的黄疸,容易瘀伤和出血,腹部积液和腿部疼痛水肿,门静脉系统的静脉系统内的血压升高和肝性脑病 。

肝性脑病的用药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