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我不让,不要扼杀孩子的质疑精神


孔融让梨我不让,不要扼杀孩子的质疑精神

文章插图
导语:“孔融让梨”是千古美谈,不但广为流传,还被作为教育模本,然而思维多元化的现代,对于各种事物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见解 。年幼的孩子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第一思维方式就是占有,他若是勇敢说了“不”,就要招致批评吗?
“如是你是孔融 , 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 。”看到这个回答,您一定在想 , 孔融让梨不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的吗 , 为什么不让梨呢?别急,这个回答其实出自上海一名小朋友的语文考卷 。这份考卷在微博上一度火了,更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争论 。
上海一位小学生的语文考卷
然而 , 这个回答虽然反映了孩子真实甚至有点“萌”的想法 , 却“萌”不倒改卷老师:一个大大的红叉落在了考卷上 。“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臼裁此嫡婊熬痛砹四?”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请网友们评评理 。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网友说被这位可爱的小朋友“萌”倒了,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答题不好,谦让是一种美德,还是不能丢的 。您觉得呢?
观点1:说心里话不算错
看到这位小朋友说真话却被判错,网友纷纷站出来“鸣不平” 。“说真话怎么能算错呢?这道题既然问"你"的想法,那写出自己的实际想法就对了?。?凭什么说不让梨就是错?”一位网友这样说道 。而更多网友则认为,这是一道开放性考题,“言之有理”就算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 。
观点2:学完课文该学会让梨
在大多数网友支持小朋友“说真话”的时候,也有一些网友站在了改卷老师一方 。他们的观点是,既然学完了《孔融让梨》这篇课文,就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 。如果学了课文却学不会让梨,“那课文不是白学了吗?”所以,他们认为这题应该判错 。
孔融让梨我不让
经典故事不是为了提供标准答案
孔融四岁就懂得礼让兄弟,故事告诉小朋友:好孩子在家里应当尊敬长辈 , 做到长幼有序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应友爱相处,有了好东西,要与小伙伴分享,并且要具有一种谦让的美德 。而这样的美德,不仅会受到大人的夸奖,而且还会得到同伴的赞扬,从而做一个大家喜欢的好孩子 。
童言无忌,成人为什么就容不下孩子的“不让”呢?这可以说是传统思想和主观思考的矛盾,对于成人来说,孔融让梨代表的是一种谦虚和分享,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从小有这种情操,如果孩子说了“不”,在他们看来是危险的苗头 。但是早教专家认为:“孩子只不过是遵循了本心,孩子太小 , 价值观还没有成熟,也没有必须谦让的理由,只是根据了自己主观想法想要拥有 , 提出了一个异化性的答案,其实并没有错误,我们作为成人,也不应该习惯性批判 。
“孔融让梨我不让”呼唤教育独立精神
没有固定思维的干扰,这是孩子和成人最大的区别,若是把成人的主观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模式化,当教育不再有生机,只是变成了批量生产的工具,这是教育的悲哀,国之不幸 。
要想让孩子学会谦虚,首先就要让孩子看到谦虚和分享的力量 。古语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一个玩具自己玩没有意思,大家一起玩 , 反而显得更加有乐趣,这是分享的力量 。家长不妨邀请那些有孩子的朋友来自己家中做客,也给孩子创造更丰富的生活环境,毕竟孩子的乐趣只有孩子懂 。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说“不”的权利,盲目的去接受不敢质疑,让精神成为了生活的附庸品,这并不是教育的意义 , 思维提倡多元化发展,我们提倡道德素质、真善美时 , 不是说做到表面即可,而是从心出发,才能体察他人细微的冷暖变化 , 送上真挚的关怀 。
【孔融让梨我不让,不要扼杀孩子的质疑精神】小编说:我们走的太快对于孩子也是一种负担,不但打击孩子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还会让孩子不敢打破空间的壁垒 。孩子认为“孔融不会让梨”,这是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不要轻易扼杀孩子质疑精神 , 不要轻易判定孩子是错的,应该举事例讲道理 , 让孩子明白背后的意义 。

孔融让梨我不让,不要扼杀孩子的质疑精神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