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姜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中药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用姜有生(鲜)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皮之别 。其气味均为辛温,辛能散之,温能散寒,入肺、脾、胃经 。干姜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生姜名始载于《名医别录》 。
1、鲜姜的功效与作用
具体来说:鲜姜是入上焦的,发散功能很强,着凉之后的感冒非常好用,一碗姜汤或者红糖姜水、姜汁可乐就可以将寒气赶出去 。如果是年轻人、身体好,可以用老一点的生姜,发散的力量大;如果年纪大、体质差,适合用仔姜,因为他们经不住过大的发散 。
据药理硏究表明,生姜具有防氧化和抗衰老功能 。其所含挥发油能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温暖,兴奋神经 。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进消化作用,大量服用可治口干、喉痛,吸收后由肾排泄,刺激肾炎发作,故肾病者慎用 。生姜味辛,重在发散辛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功能 。
【中药姜的功效与作用】
2、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生姜晾干就是干姜,干姜的作用就下移到中焦了,主要针对的脾胃虚寒引起的各种问题,比如胃疼呕吐甚至腹泻、大便不成形 。干姜其实就是脱了水的生姜,因为脱水了所以只剩下“干货”,温热之性远大于生姜 。
3、炮姜的功效与作用
将干姜炮制之后就是炮姜了,炮姜是黑色的,它的作用部位移到了下焦,因为肾虚导致的腹泻无度、月经过多甚至崩漏等,都是炮姜的适应症,因为增加了炮制环节,不仅更温热,而且多了收敛效果 。
生姜的中医疗法
1、姜炙法
就是取生姜的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 。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 。同时,姜炙还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
2、艾灸配生姜疗法
胃寒者在做艾灸时,可在艾灸处放一小片生姜,这种疗法也叫隔姜灸 。具体操作方法为:切生姜一小片(约半厘米厚),中间用牙签密密地戳几个小孔,放在中脘、神阙(就是肚脐眼,神阙需先用盐填平)等穴位,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堆圆锥形的艾绒并点燃 。
3、生姜擦脸
盛夏季节,有些人吹了一晚风扇或空调后,第二天起来发现自己嘴巴歪了,一只眼睛也闭不上了,感觉说话都漏气,笑起来一边脸很僵硬,那么他就是得了面瘫(面神经炎) 。这时,将生姜切开反复涂擦患侧脸部(口角左歪则提示右侧为患侧,反之为左侧),还可以加点高度酒,一直擦到脸颊部位有发热感甚至烧灼感为好,擦脸后要注意避风寒 。
4、纱布包姜,助睡眠
具体做法是:将15克左右的生姜切碎,用纱布包裹置于枕边,闻其芳香气味,便可安然入睡 。连续使用10天至1个月后,睡眠就会明显改善 。

哪些人不能吃姜
阴虚体质的人
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
内热较重者
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 。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
脱发者用姜要注意
很多人都把姜外用来治疗脱发,的确,姜性温味辛,确实能够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刺激毛囊打开,促使毛发再生 。但要注意脱发属热性疾病,姜用久了会生热,用热性药治热性病,和中医讲究的“热病用凉药”原则是相冲突的,所以尽量少用 。

中药姜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