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尤其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症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什么表现?得了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会怎样?以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哪些并发病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症状:
指或趾甲下裂片状出血、弛张热、盗汗、感染性赘生物
一、症状
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低热、乏力、疲倦,少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或栓塞现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术 , 呼吸道感染,流产或分娩的病史 。SIE的临床表现大致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全身性感染 发热最常见,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规则低热 , 也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 , 伴有乏力、盗汗、进行性贫血脾肿大,晚期可有杵状指 。
(1)发热:有80%~88%病例有发热,热型多变,以不规则发热为多见,多在37.5 ℃-39℃之间,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 , 不少病例表现为低热 , 可伴畏寒或多汗 。近年来不少病人无发热 , 可能与早期使用抗生素有关,高龄患者可能与反应性差有关 。
(2)其他与感染有关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进行性贫血,多汗和肌肉酸痛等 。
(3)杵状指(趾):多在发病1~2个月以后出现,且无发绀,以往约见1/3病例,且作为IE的重要体征之一,但近年来已大大减少 。肝、脾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增大,以往至少有半数病人有脾大,1/4病例有肝大,但近年来肝、脾肿大亦明显减少 。
2、心脏表现 取决于原有心脏病的种类、病原体种类以及瓣膜或内膜损毁程度 。由于赘生物的增长或脱落,瓣膜、腱索的破坏,杂音多变,或出现新的杂音 。若无杂音时也不能除外心内膜炎存在,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 。当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间隔 , 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可有早搏或心房纤颤 。心律失常在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中不少见,多数为室性期前收缩,其次为房颤和P-R间期延长,4%病例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已成为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
3、栓塞现象及血管病损
1)皮肤及粘膜病损 由感染毒素作用于毛细血管使其脆性增加而破裂出血,或微栓塞所引起 。可在四肢以皮肤及眼硷结合膜、口腔粘膜成批出现瘀点,在手指、足趾末节掌面可出现稍高于表面的紫或红色的奥氏(Osler)结节 , 也可在手掌或足部有小结节状出血点(Janewey结节),无压痛 。
2)脑血管病损 可有以下几种表现:
①脑膜脑炎 类似结核性脑膜炎 , 脑脊液压力增高 , 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增加,氯化物或糖定量正常 。②脑出血 有持续性头痛或脑膜刺激症状,系由于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 。③脑栓塞 病人发热,突然出现瘫痪或失明 。④中心视网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
3)肾栓塞 最常见 , 约占1/2病例,有肉眼或镜下血尿,严重肾功能不全常由于细菌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血管球内沉积 , 引起肾血管球性肾炎的结果 。
4)肺栓塞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赘生物多位于右心室或肺动脉内膜面,发病急,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紫绀或休克 。若梗塞面积?。部晌廾飨灾⒆?。
此外,还可有冠状动脉栓塞,表现为急性梗塞,脾栓塞有左上腹痛或左季肋部痛,有发热及局部摩擦音 。肠系膜动脉栓塞,表现为急腹症,血便等 。四肢动脉栓塞可有栓塞肢体苍白发冷,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缺血疼痛等 。
二、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常是全身性的,结合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不难诊断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及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的变化 , 不典型病例增多 。有以下情况应怀疑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①有瓣膜性心脏病者出现1周以上不明原因的发热;②新发生的反流性杂音或原有心脏杂音性质发生明显改变;③不明原因的动脉栓塞现象;④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⑤心脏手术后持续发热1周以上;⑥人工瓣膜病人任何时候出现发热或瓣膜功能不全;⑦静脉药瘾者的发热尤其伴咳嗽和胸痛 。凡遇以上情况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确定诊断 。除典型表现者外 , 本病临床确诊较难 。1981年Von Reyn等提出的Beth Israel诊断标准虽一度广泛使用,但该标准一方面没有把静脉药瘾者(IVDA)归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易患因素,另一方面也忽略了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作用;同时在感染的急性期需接受手术的患者不到1/3,因此,应用该标准只有极少数患者能真正得到明确诊断,特别是对血培养为阴性者其诊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
1994年Durack等提出了Duke诊断标准 。现介绍如下:
1.确定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1)病理学确诊标准:急性心内膜炎的组织学改变伴有赘生物,心肌脓肿或赘生物,外周栓子的病理检查或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
(2)临床确诊标准:符合下述两个主要标准;或1个主要标准和3个次要标准;或5个次要标准者 。
2.可能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介于确定和排除之间者 。
3.可排除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有肯定的其他诊断;短期应用抗生素(≤4天)症状缓解或手术和尸检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证据 。
4.另外,Duke诊断标准中的主要和次要标准如下 。
(1)主要标准:
①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意义的阳性血培养(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
A.独立两次的血培养均发现:a.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或HAECK菌群 。b.社区获得的无原发病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肠球菌 。
B.持续性菌血症:a.不少于两次间隔12h以上的血培养阳性 。b.3次血培养全部阳性,4次或4次以上的血培养中大多数为阳性,其中第1次和最后1次间隔时间≥1h 。
②心内膜受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A.超声心动图的征象:a.可活动的赘生物附着于瓣膜 , 瓣下结构或植入物表面 。b.脓肿 。c.新出现的移入瓣漏 。
B.新的瓣膜反流 。
(2)次要标准:
①心脏易患因素或静脉药瘾者 。
②发热,>38℃ 。
③血管征象:动脉栓塞,脓毒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 , 颅内出血,结膜出血,Janeway损害 。
④免疫损害:肾小球肾炎 , Osler结节,Roth斑类风湿因子阳性 。
⑤微生物感染的证据:间断性菌血症或急性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
⑥非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的超声心动图征象 。
以上是对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内膜炎
一、并发病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大致可分为两类:心血管本身和其他脏器受累,前者包括心衰 , 心律失常,心肌和(或)心包脓肿及感染性动脉瘤;后者包括各脏器栓塞和神经精神方面的并发症,分述如下:
1、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衰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 , 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 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瓣膜受累尚轻,心功能多能代偿,随着病情进展,一旦引起瓣膜穿孔或瓣下装置如乳头?。?腱索断裂时,则可引起急性瓣膜关闭不全,或使原有瓣膜病变加剧,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脏负荷(尤其是前负荷)加重 , 常可产生进行性心衰,若不及时处理,因顽固性心衰致死,尤以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预后最差,一旦确立瓣膜严重损毁的诊断,笔者认为,在积极抗感染,抗心衰(如限制水,钠和强心,利尿,应用血管扩张药等)基础上,应争取早期手术,相反,片面强调内科抗菌治疗 , 指望内科情况改善或病情稳定后再手术,则往往失去手术时机,因为严重瓣膜损毁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心功能,它不能~6个月 , 视病情继续内科随访治疗或择期手术矫治为好,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心衰除上述原因外,感染毒素,心肌炎,心肌脓肿,心律失常,甚至冠脉栓塞引起心肌梗死等等,均可引起和(或)加重心衰 , 在处理心衰时也应加以考虑,并作相应处理,必须指出,有时虽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也可产生进行性心衰,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感染性心内膜炎受侵犯的心瓣膜因瘢痕挛缩或引起瓣膜扭曲畸形,导致瓣膜启闭功能障碍;②感染性心内膜炎受侵犯过的瓣膜较为脆弱 , 可随时发生穿孔或破裂;③主动脉瓣膨胀瘤形成,特别是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 , 可影响瓣膜启闭功能,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常需手术治疗 。
二、心律失常
据统计,有1/3~1/2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有各种心律失常 , 当然部分心律失常可能与原有的基础心脏病有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其次是房颤 , 而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较少见 , 且多发生于累及主动脉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 当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心衰,尤其是顽固性心衰时 ,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尤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 , 两者可互为因果而加重病情,不少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致死,故必须积极治疗,其治疗原则和其他心脏病所致者相似,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一般情况下可用胺碘酮0.2g,或美西律0.15~0.2g,均3次/d,待室性期前收缩控制后减量维持,室性心动过速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也可用胺碘酮150~250mg加5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必要时电击复律 , 首次电能为100~150J(焦耳),室颤时按心脏骤停抢救,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心排血量明显降低者,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在基层也可用0.5~1mg异丙肾上腺素加入500ml输液内静脉滴注,此外,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也可酌情选用 。
3、心肌和(或)心包脓肿多由金葡菌或其他毒力较强的化脓菌所致,心肌脓肿可多发性或单发性,临床上多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随病情进展也可由几个脓肿融合成一个大的脓肿,甚至导致心脏穿孔,心包脓肿多由心肌脓肿直接播散 , 蔓延或破溃入心包腔所致,多发性小灶性心肌脓肿主要针对病因,采用大剂量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 对单个而巨大的心肌脓肿,在积极内科抗感染基础上,有人主张穿刺引流,心包脓肿可按化脓性心包炎处理,必要时做心包穿刺或切开引流,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三、感染性动脉瘤
真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易并发感染性动脉瘤,故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换瓣术后病人,偶尔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可引起动脉瘤 , 动脉瘤可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的动脉,但以大动脉和中等动脉尤为重要,尤其是供应心 , 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动脉,可产生相应的局部压迫症状,动脉瘤未破裂前也可无症状,一旦破裂可产生出血性休克或相应脏器供血不足甚至坏死的症状 , 诊断感染性动脉瘤有赖于提高对本病并发症的认识和提高警惕,必要时应作超声心动图,CT或血管造影确诊,一般而言 , 动脉瘤未破裂之前对人体影响不会太大,以积极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为主,待感染性心内膜炎控制后,视情况作定期随访或择期施行动脉瘤摘除术或血管移植术,对于巨大薄壁动脉瘤 , 特别是有随时破裂倾向者,应与血管外科医师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必要时尽早施行手术,动脉瘤一旦破裂,预后多较严重,有条件单位可紧急施行手术治疗 。
四、脏器栓塞
多为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脱落随血流栓塞动脉所致,临床上以脑,肾,脾等栓塞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它是导致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死 , 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增多趋势,故肺栓塞已引起临床日益关注,一旦发生栓塞,可产生相应脏器供血不足和梗死的临床表现,必须指出 , 小的栓塞可无症状,临床上很难诊断,有时只能从尸检中发现 , 此外,脏器栓塞不一定均发生在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期,在静止期也可能发生 ,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曾遇到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已治愈3年,因遗留在主动脉瓣上的赘生物突然脱落导致脑栓塞的病人,因此,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即使治愈,只要心内膜遗留有赘生物,仍有可能引起脏器栓塞之虞,基于绝大多数巨大的心内膜赘生物对抗生素治疗效果差,赘生物深部细菌亦难以杀灭,有人试图通过应用抗凝剂来减小赘生物的体积 , 以提高抗生素疗效和减少脏器的栓塞,尽管近年来新型抗凝剂不断问世,但抗凝疗法的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对于已发生栓塞的患者是否应用抗凝剂也无定论 , 有迹象表明,对于RHIE所致肺栓塞,抗凝剂似有一定疗效 , 但在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出血倾向 , 对于脾栓塞有人主张脾切除,而四肢动脉栓塞目前已能用手术摘除栓子 。
6、神经精神方面的并发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对于一般性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烦躁,眩晕等中毒症状,可对症治疗,脑栓塞所致神经精神症状,其治疗方法基本与其他原因所致脑栓塞相同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