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误区1:孩子身体没有受到直接伤害,是不是就没事?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直接的伤害时 , 我们往往能够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创伤 。但是当孩子的身体没有直接受伤,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目击到伤害场面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专家解惑:目击者也会受创伤
儿童受到心理创伤有两种情况 , 一种是孩子自己直接受到伤害;另一种情况是目击伤害事件,受伤害的人和儿童越亲近,儿童受的心灵创伤的程度也会越重 。
误区2:天哪!孩子这样子是很严重吗?
我们太多的时间是在“正常”状态下度过的,因此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我们往往会失去评判的标准,不知道孩子的状况是不是非常严重 。当孩子产生不良反应的时候 , 我们会觉得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甚至希望自己能够替孩子承受伤害 。其实,孩子在遇到伤害事件之后,身心各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反应,在短期之内,这种状况是正常的 。
专家解惑:什么是孩子遇到创伤事件后常见的反应
当孩子遇到创伤性事件之后,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4个方面,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 。
1. 生理反应
在创伤时间后 , 孩子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反应 。孩子的吃饭、睡眠都可能会出现问题 , 比如吃不下饭,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睡不好觉,做恶梦 。可能会出现肌肉发颤、出汗的现象,容易哭闹 。有的孩子会头疼,肚子疼,或抱怨总是很疲乏 。有的皮肤会出现反应 , 如起皮疹 。如果孩子曾经受到来自背后的攻击,身后一有动静可能就会有惊跳的反应 。
2. 情绪反应
遇到伤害性的事件,孩子一般都会产生恐惧情绪 。像电影闪回一样的“插入式回忆”也很常见,伤害的场面会克制不住地突然出现在脑海中,并引发负面情绪 。有的孩子会易激惹 , 容易发脾气,情绪愤怒 。有的孩子情绪会很低落,表现就是“发蔫”,甚至躲藏起来 。也有的孩子会很孤独,不哭不闹,处于麻木状态,这是一种“情绪休克”,是遇到过度强烈刺激后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 。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 , 还可能会产生内疚情绪,觉得自己应该阻止事情发生但却没有 。
3. 认知方面的反应
孩子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容易忘事 。有的会出现定向力下降 , 对时间、空间的感知变差 。高级的认知能力,如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也可能变差,不能像往常一样思考问题以及做决定 。孩子可能会一时失去目标 , 没有了愿望 。
4. 行为反应
受到创伤的孩子会对亲人极度依恋,寸步不离,如果不在亲人身边就坐立不安 。很多孩子会出现交流的困难,对人不信任 。有的孩子是对所有人不信任;有的则是对一些人,比如如果伤害他的人是老人,他就对所有老人都不信任 。一些孩子到陌生环境会高度警觉,比如遭遇了火灾的孩子 , 到了封闭空间就会很紧张,会首先找出口 。还可能会暂时出现社会功能退缩,比如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能上幼儿园、上学 。也有不少孩子会出现“退化”的行为,即退回到自己更小时候的表现,如吃手指,尿床 。
温馨提示:
进入学龄期的大一些的孩子,在受到创伤后 , 除了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以外,还可能会害怕父母出事情 , 受到伤害,甚至担心自己变成孤儿 。这些都是常见反应 。
对他们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通过分析实际情况,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担心是不合理的,通过合理的观念产生安全感 。
还可以教给他一些实用知识 。比如当父母外出时,可以约定好给他打电话,保持联系 。他也可以给父母打电话 。这样帮助他明白,一味哭闹和担心不解决问题,他可以通过学习用知识解决突发事件 。
误区3:孩子太小不懂事,是不是不用提事情就会过去了?
电影里常有这样的场面,家里发生了变故,比如亲人去世,成人不会对孩子解释真实情况,只是说:“某某出远门了 。”在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会使用这种“鸵鸟政策” , 一厢情愿地想——孩子这么?。?还不懂事,恐怕还什么也不懂吧!也许不用提,事情就会过去了 。
专家解惑:处理创伤事件的原则——沟通与表达
父母往往会有这样的误区,觉得孩子不懂事,所以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 。其实孩子可能表面上无动于衷,但都会记得 , 以后也许什么时候就会把所有细节都描述出来 。所以不论孩子的年龄大?。?都要帮助他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 。
孩子从2、3岁以后,就有了语言,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 。当他愿意说的时候,成人要倾听 , 不论他的说法多么幼稚 , 都要表示理解和安慰,并要一直陪伴他,不要阻止他谈 。
大一点的孩子,成人可以引导他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这样是心理减压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比较“闷” , 这就需帮助他把心里的东西对父母释放出来 。
当然,在孩子不要说的时候 , 也不要强迫他说 。最好的做法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你愿意听他讲的态度,对他的感受表示接受 。对于孩子的疑问,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适当解释 , 让孩子明白发生了什么 , 但不必给孩子讲太多和他无关的细节 。
温馨提示:
在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遇到创伤后的主要表现会是极度依恋,恶梦,夜惊,以及尿床等“退化”行为 。这时父母和老师从态度上要接受他,尽量鼓励 。即使出现尿床一类的行为也不要嘲笑 。对于孩子的感受,父母应该尽量鼓励他表达出来并给予理解 。
从方法上,可以采用行为矫正法,比如一开始一晚上不尿床给一个贴画 , 然后两个晚上、三个晚上 , 这样逐渐恢复 。
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比如晚上少喝水,半夜叫他起夜 。睡前看一些快乐的电视节目,读一些愉快的童话故事 。房间里可以安一个夜灯 。当他尿床哭的时候,平静地过去安慰他,告诉他没关系,这很正常 。
在处理的时候,肢体语言和声调很重要 。假如孩子一尿床,父母就紧张地冲过去,用尖利的声音说:“啊呀!你又尿床啦!尿床没有关系!”这样父母的语调和行为无疑传达的是相反的信息:尿床很有关系 。
【父母易伤宝宝心灵的5大误区】如果孩子住在幼儿园 , 需要和老师沟通,让老师配合 。千万不能伤了孩子自尊心 。如果有别的孩子嘲笑 , 老师要平静地解释:“这是很正常的,哪个小朋友遇到他遇到的那样的事情都可能会尿床的 。”不要过度关注这件事情 。
父母易伤宝宝心灵的5大误区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说说宝宝“察言观色”的能力
- 教你从喜爱的颜色看宝宝性格
- 2 父母易伤宝宝心灵的5大误区
- 宝宝的记忆从认生开始
- 认识不同年龄宝宝的恐惧对象
- 8个月宝宝牛肉泥一次喂多少
- 除夕回门父母恨是什么意思
- 惊呼:一岁宝宝打人事件
- 和父母吵架后的文案精选356条
- 宝宝你为什么“玩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