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_心理暗示能起药效吗


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_心理暗示能起药效吗

文章插图
导读:心理暗示是什么?心理暗示在医学治疗上有什么科学解释吗?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我一起来了解心理暗示的相关内容,一起探索究竟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
近些日子,老王常呃逆不止,有时吃饭感到吞咽不畅 , 他怀疑自己患了食道癌,为此紧张不已,焦虑不安,呃逆现象更加频繁 。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 , 是贲门痉挛,而不是什么胃癌或食道癌 。可老王吃了医生开的解痉药却丝毫不见效果,只好找专家看病,老专家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对他的病解释得头头是道,并许诺给他用点特效药,一吃就好 。果然,老王服药后立即好转 。其实,老专家开的药与原来医生开的完全一样 。按说,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某种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也是相同的,为什么同样的药,专家或权威使用时疗效优于一般医生,易产生药到病除之效呢?原来,需要用药物治疗的躯体疾病 , 其药物疗效的优劣,亦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
1、俗话说,良言胜过良药 。医生恰当的言语行为 , 有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病人具有独特的治疗力量 , 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病人尽快康复,这便是“药物的心理效应” 。
究其原因就是病人对专家从心底产生了信赖感 , 加上专家良好的工作态度,对疾病解释得一清二楚,无形之中产生了暗示作用,从而发挥了神奇的效果 。若一位病人对其不信任的药物,即使它确实是对症良药,但使用之后也可能疗效甚微 。而对其所信任的药物,使用之后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医生给病人开的尽管只是“安慰剂” , 疗效也颇佳的原因 。
2、心理上的失衡,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调节失常而出现一系列功能紊乱的现象,使药物难以发挥疗效 。
尤其是胃肠道功能受情绪影响较大,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 都可干扰胃肠道的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蠕动、排空和吸收功能 , 抑郁者的胃排空时间延迟,而焦虑、过度兴奋时胃肠道蠕动加快 , 排空时间缩短 。一般来说,药物吸收的部位是在小肠,服药之后 , 胃排空时间的长短使药物或快或慢到达小肠,就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浆浓度,因此疗效不佳 。
明白这个道理,对医患双方均有好处 。医生在为病人治病时,应详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 。作为病人,则应保持乐观的情绪、豁达的心态、充分的信心,才能让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 。
德国最近有一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其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 。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潜在的积极影响 。
然而,这个众所周知的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研究者们能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呢?据心理咨询师张进来介绍 , 从心理学角度讲,暗示是指以言语或非言语的,简单的或复杂的方式 , 含蓄地、间接地、也可能是直接地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当暗示发生时,虽然我们只能看到生理或化学反应 , 但首先是人的心理反应或精神性反应,然后基于这个反应才引起生理的反应 。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或自身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其心理机制是外界影响不知不觉中深入到个体的内心,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心理倾向,可转化为心理能量支配个人的行为或心理 。
至于心理暗示功能究竟有多强大,这个力量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科学数据,不能断论心理暗示能够战胜身体疾病 , 身体疾病还是要从生理角度靠吃药打针治疗 。而且,暗示既然是潜意识的,就不易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夸大的说法就很易流行 。“我认为暗示有一定的力量 , 针对某些疾病会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并不能包治百病 。”心理咨询师张进来说 。
具体到每个人,心理暗示功能的强弱也并不相同 。曾有调查统计显示 , 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抑郁、内向的人比自信、成熟、开朗的人更易受暗示;一些性格开朗的人,本能会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于是身体也就更健康 。
【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_心理暗示能起药效吗】暗示功能的潜力不可估量,但具体效能要和个人特点相结合,不可一概而论 。很多绝症有时候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来治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人,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 比如求生的信念是否足够强,足够坚定等 。

心理暗示有治疗效果吗_心理暗示能起药效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