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宝贝“打人”的心理动因

【探寻宝贝“打人”的心理动因】

探寻宝贝“打人”的心理动因

文章插图
儿童心理研究认为:攻击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
宝贝的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
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在很小的婴儿身上也会出现愤怒,婴儿由于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大发脾气 。宝贝不自主愤怒的典型表现包括又蹦又跳、哭闹和尖叫 。宝贝越小,立即满足他们想要的东西的要求越强烈 。随着长大,这种情绪激动的、任性的、不受支配的表现逐渐减少,而报复性的攻击逐渐常见 , 表现为摔东西、抢夺、抓掐、咬人、攻击、骂人、顶嘴和固执己见 。
通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 , 某些行为如哀嚎、哭泣和发脾气由于不再受到父母认可,这些行为便会自动减少了 。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持续的心理特性 。研究证明,3岁时爱打架的宝贝,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时攻击性的多少,将预示着10-14岁时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这种稳定性对男孩、女孩都适用 。
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 如犯罪、夫妻不和等 。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10岁左右爱发脾气,长大后多与同事关系紧张 。所以,宝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而两三岁宝贝的攻击性,有很多时候只是探索、好奇或是单纯模仿的结果 , 所以,要把正常的自信心和攻击与更令人担心的极端行为区别开来 。
宝贝打人,可能是在吸引妈咪的注意力
宝贝的表现来看,她是在用攻击行为来争取妈咪的注意力 。因为,妈咪跟她分离得太久了 。隔代抚养最大的一个弊端是 , 3岁前的宝贝正处在亲子关系依恋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是建立爱和信任的安全感的重要时刻 , 而家中最重要角色的妈咪的缺位,会让宝贝缺少安全感,爷爷奶奶的爱是无法代替父母的爱的 。潜意识担心妈咪突然离开的宝贝,可能会采取破坏性的行为来吸引妈咪的注意 。
宝贝要大人告诉她“宝宝好,打了也没关系”,说明宝贝很需要得到大人的认可 。因为即使是“打了,宝贝也还是好的 。”另外,爷爷奶奶很容易对宝贝过分溺爱,而不能给宝贝建立一个赏罚分明的家庭规则 。宝贝因为自己的要求总是能够得到满足,当发现破坏性的行为也被宽容的时候,他就会越来越肆无忌惮,因为即使是打人、骂人,也基本上得不到惩罚,还会得到“宝贝好”的评价,这样宝贝的行为就越来越变本加厉了 。
小孩子在用“打人”来探索世界
有些小孩子的“打人”则代表着另外的一层意义 。这是她探索世界和交流的方式 。外向、好动的孩子看到陌生的事物或小朋友 , 会产生一种好奇感,她会先仔细看,确定是什么,而后伸出手想“探索’一下 。
也可能之前,妈咪或是到家里来的朋友和亲戚看到孩子可爱的样子,会摸摸她的小脸、打打她的小屁股,模仿能力强的宝贝就会把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搬到她和小朋友的交流中 。在她的心里,拍打别的小朋友和拍玩具、桌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此外,表达愤怒、单纯模仿等也是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 。
你的行为不恰当 , 会无意间强化宝贝的攻击行为
虽然攻击的行为起因不同,但是,你都会对宝贝的攻击性产生影响 。如果处理不当 , 你可能会加强你不喜欢的行为,而会削弱你们真正希望鼓励的行为 。
还有 , 你的这种安慰使得你以后对哭嚎让步的可能性变大了 。如果你知道,你是在“训练”宝贝哭嚎,而宝贝是在训练妈咪采用非正义的、毫无抵抗的手段,你会怎么想呢?
如果宝贝这次因为哭闹,而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下一次,他肯定还会采取同样的方式 。
怎么让打人的宝贝改掉坏习惯?
无论宝贝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出现“打人”行为,都不能置之不理,因为宝贝需要慢慢懂得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界限的 。
1、给宝贝机会安静下来 。
如果在愤怒最激烈的时候进行责骂可能酿成失败——怨恨——攻击——反击的循环 。当宝贝激烈地发脾气的时候,同他说理是无用的,转过身不理会这些持续的发脾气,或者走开不听 。当宝贝冷静下来,应该告诉他为什么这种行为不可接受 。
2、严格而尽可能温和地约束他
你不能总是对宝贝的攻击置之不理 , 最好伸出手臂紧紧抱住他,这样他就发作不了 。
3、 减少与攻击模式接触
如果宝贝与一个“小霸王”在一起,应尽快叫宝贝脱离这种关系 。另外,自己也要避免表现出攻击行为 , 千万不要体罚宝贝 。研究证明,宝贝不但模仿令人满意的行为 , 而且模仿不恰当的行为,体罚只会让宝贝学会以暴制暴 。
4、让宝贝看到好的榜样
你可让宝贝接触表现温和行为的宝贝 , 并给表现好的宝贝奖励 。当他看见因这种行为而获得奖励的时候 , 就会产生效果 。要教会宝贝新的行为方式,给他机会观察别人如何实施要求做到的行为 。
5、帮助宝贝变得自信
有时候,宝贝采取攻击行为以应对各种挫折和羞辱 。如果能帮助宝贝变得更舒适和自信,他就会更少攻击性 。
6、对宝贝的攻击行为叫停
当宝贝对别人发生攻击行为时 , 把他从攻击的环境中隔离开来,不让他继续吵闹,比如把他送到自己的房间去 。
7、父母也要安静下来
在宝贝大发脾气时,你应该让自己也静下来,不要对宝贝大吼,可带着一本杂志到洗手间去,等一切平静下来再出来 , 这样有助于你恰当对待宝贝的行为 。

探寻宝贝“打人”的心理动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