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之间的相处之道


孩子们之间的相处之道

文章插图
两三岁的宝宝已经明显表现出要与伙伴交往的欲望,但若真的把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结果却往往会演变成争抢嚎哭的大闹剧 。那么宝宝们在一起玩乐,是否有“道”可循呢?

妈妈的困惑
悠悠快两岁半了,说话还不利索 。每次悠妈带悠悠找小伙伴玩,悠悠不是去抓他们就是伸手去打他们 。小伙伴的家长们对悠悠很有意见,悠妈对此感到很尴尬 。每次悠悠打人的时候,“好心”的邻居们都建议悠悠妈妈打手心,这样做就能让他“长点记性” 。可悠悠非但没有长记性,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向 。该怎么办呢?
玩之道一: 肢体优先
【孩子们之间的相处之道】两三岁的孩子,语言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表达心意的程度 。当他想要引起旁人的注意或者想要与人接近时,他习惯使用的是肢体语言,即所谓肢体优先 。所以请不要给宝宝随意贴上“爱打人”的标签,在宝宝的字典里没有“打人”两个字 。而随着语言能力的逐日增强,肢体语言也会退居其次,以“拳头”交往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少 。
1. 面对宝宝拔拳寻找朋友的情况,父母绝不可“以暴治暴” , 打宝宝手心只会加深宝宝对“打”的认识,并在以后的交往中更为“娴熟”地运用 。
2. 宝宝出手没轻没重,自然招来家长的不满,但此时记得不要大呼小叫 , 蹲下来,拿起宝宝的手,以百倍温柔的方式重复刚才的动作——如巴掌变成抚摸,且说:宝宝喜欢这个小朋友,我们轻轻摸一摸 。让宝宝多与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都不失为有效的亲和肢体语言 。
3. 父母语言示范,增强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宝宝熟练运用一些语言 , 如“我喜欢你!”“我们一起玩好吗!”“你做我的好朋友吧!”
妈妈的困惑
心心已经3周岁了,还不会与人分享,每次家里来了小客人,心心都表现得很小气:芭比娃娃不给人玩、图画书不给人看、遇到喜欢的零食也要一个人独吞 。如果对方友也是位不依不饶的主儿,那么一场哭闹肯定不可避免 。心心妈妈为此很伤脑筋!
玩之道二:“分享”需要循序渐进
懂得分享,是宝宝尽快融入群体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法宝 。但学习分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两三岁的宝宝,自我意识迅速觉醒,自我的概念正逐步建立 。不愿与人分享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私自利的独身子女通病 。
1. 宝宝最先需要学习的不是“分享”,而是“拥有”:这个东西是“我”的!“我”的物品是安全的 , 不受侵犯的!“我”拥有这个物品的支配权!只有当宝宝觉得拥有很“完整”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自愿分享” 。
2. 别要求宝宝把“最爱”与人分享,允许他保有“最爱”的私心 。若家长只顾面子而强迫宝宝分享,那么天长日久宝宝非但不会变得大方 , 反而会不惜动用武力攻击“入侵者”来捍卫自己的“领地” 。
3. 分享是有选择的,不是每个人我们都愿意和他分享 。父母家人是宝宝分享对象的首选 。当宝宝把好吃的饼干塞到你嘴巴里时 , 你一定要心安理得地吃下它,而不是再三推辞或留着等宝宝想起来时再还给他 。
4. 鼓励和赞美是分享行为的强化剂 。宝宝出现与人分享的行为,大人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赞美:“宝宝 , 你分给我的饼干,真好吃啊!你对我真好,我爱你!”“你真是个大方的孩子,大家一定非常喜欢你!”

孩子们之间的相处之道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