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瘤的诊断方法


肝脏瘤的诊断方法

文章插图

肝脏瘤的诊断方法
1、肝脏瘤的诊断方法
1.1、B超
可显示大于1cm的肿瘤、诊断正确率为90%,可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形态、数量、肝胆管、门静脉、脾脏、腹腔淋巴结等,同时对有无肝硬化、脾大腹水也可做出诊断 。
1.2、CT
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3%,最小分辨显示为1.5cm,其优点是可直接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和肝静脉门静脉的关系,并可诊断门静脉或肝静脉有无癌栓 。
1.3、血管造影
肝动脉造影可了解病变的血运情况以判断手术的可能性及指征 。可显示1、5cm左右的肿瘤,是目前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分辨力最高的一种,同时对鉴别肝血管瘤有重要的意义 。
2、肝脏瘤的病因有哪些
2.1、例如HBV,HCV、黄曲霉毒素(AF)等;通过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雌)携带者进行长达31年观察,发现携带者中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度(RR)为非携带者的11.70倍(其中男性12.30,女性10.46);研究发现HBV感染与黄曲霉毒素,两因素有协同致癌作用,HBsAg阳性及黄曲霉毒素,两因素皆存在时发生肝癌的RR为皆阴性者的59.4倍 。
2.2、是很可能的因素,诸如糖尿病、遗传性代谢性障碍 。一抗胰蛋白酶缺乏、各种原因的肝硬化等 。
3、是有可能的因素,诸如缺乏蔬菜摄入、口服避孕药、电离辐射、三氯乙烯暴露等 。
3、肝脏瘤的危害有哪些
3.1、肝脏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它严重程度与否以它生长的部位、大小、速度而决定 。肝脏瘤生长的部位如果影响了人体的器官功能,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例如长在脊髓腔内的血管瘤,会造成神经组织的压迫,甚至造成截瘫;长在眼眶中的血管瘤会压迫眼球,严重影响视力;位于肝包膜下,可能会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
3.2、肝脏瘤如果瘤体直径小于4cm,无临床症状,且动态观察其静止不发展,一般不会破裂出血,即不严重,无生命危险,定期复查即可;如果瘤体过大的或囊壁薄,尤其靠近肝表面的血管瘤,加上血管瘤内血管和血液丰富,会因外力等因素可能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 。

肝肿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1、消化道症状:腹泻是肝癌较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其次,常表现为腹部闷胀,食欲减退,上腹包块、消化不良,腹水、恶心、呕吐等 。
2、肝区疼痛:是肝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胀痛,其次为乏力、消瘦、黑便等特征 。
3、黄胆:黄疸是肝癌早期患者的常见病变,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腹水、瘙痒等 。
4、出血:常常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及皮下出血等;如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常导致患者发生大出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 。
5、不明原因的发热:多数肝癌患者出现出汗、发热 。发热常为中低度发热,少数患者可转为39℃以上的高热,多为癌性热,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

肝脏瘤常见的预防方法
1、小儿肝细胞癌常并发于肝硬化或原有的肝实质病变 。如继发于胆道闭锁及巨细胞肝炎的肝硬化发生肝恶性瘤的病例增多,应积极防治 。
2、对于≥35岁的男性、具有乙肝病毒(HBV)和(或)丙肝病毒(HCV)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
3、对AFP》400μg/L而超声检查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后应进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 。如AFP出现升高但并未达到诊断水平,除了应该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况外,还应密切追踪AFP的动态变化,将超声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需要时进行CT和(或)MRI检查 。
【肝脏瘤的诊断方法】4、若高度怀疑肝癌,则建议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动脉碘油造影检查 。应高度警惕厌食、乏力、精神差、长时间低热、水肿、肝区疼痛等症状,做到早发现 。

肝脏瘤的诊断方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