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杀特征_心理自杀起因】
文章插图
导读:有一些具体的心理自杀特征,如果辨识出来了这些特征一定要及时治疗 。有些心理自杀特征并不明显 。
心理自杀
似乎从其我们脑海中没有心理疾病这个词 , 但自从我们发现人类的心理也会有不健康倾向之后,因为心里问题而再三发作甚至丢掉生命的人就变得层出不穷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现代人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才会导致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崩溃?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心理自杀离我们有多远 。
现代伦理观念发生了转变,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造成自杀行为 。可想而知,中国人对于“生命”意识认知是多么的薄弱 。
“我国每年因自杀而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儿童达到16余万 , ”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报道显示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1/3自杀致死的人并不存在精神障碍,60%自杀未遂的人属于冲动性自杀 。
从数据显示来看,自杀的人大多是冲动自杀?为何冲动?有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现代伦理观念发生了转变,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造成自杀行为 。可想而知 , 中国人对于“生命”意识认知的薄弱 。
我们不得不承认“冲动”属于心理范畴!为什么会冲动?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相符 。从孔子开始,儒家就是讲究“仁”,崇尚一种仁爱作风;对中国造成极大冲击的佛学 , 更站在“冲动”的对立面 。现实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国人讲就和谐,不崇尚武力”,而练武之人也仅是强身健体 。
那么冲动,为何又会悄悄的走进中国人的生活呢?
这与“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贫富问题就一直牵动着社会神经 。在物质不断充裕的时期,精神层面的培养远远落后 。造成了一种“拜金主义”、“及时行乐”的消极主义和“生命比不过金钱”的偏激心理 。尤其在文化冲击的浪潮中 ,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打的一败涂地 。年轻人过上了“情人节”忘记了“七夕节”;过上了“圣诞节”忘记了“重阳节” 。在老一辈和新一代的对抗中 , 摩擦成为家常便饭 。
摩擦其实就是“冲动”的根源,滴水汇聚大海,小小的摩擦积聚多了,大的爆发也便来临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之间的新老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毫无疑问的引发了老一辈人对“80后”人的蔑视 。在文化脱节的基础上,新一代人崇尚自由、个性和独立,他们不愿意接受老一辈的传统观念,而老一辈也无法彻底了解新时代人的内心世界 。在彼此都坚守各自阵地的基础上,缺乏了解,多了摩擦和争论 。
经过长期的积累,心理上早已形成了“抑郁”的倾向 。经常有人会说“我实在忍受不了啦,我非得疯了不可”等等 。这或许就是冲动自杀的根本原因 。但较之于西方,为什么会出现女性自杀多于男性的情况,为什么中国自杀率居高不下?
在物质和精神极为不对称的情况下,中国人的肉体和精神被撕裂开来,这造成一种“行尸走肉”的病态心理 。尤其媒体大张宣扬“纸醉金迷”的生活,让很多农村人或者城市底层的人产生不可抗拒的对比心理 。试着想想,那些靠出卖肉体的女人有几个是从富家豪门出来的女人自杀的增多,也说明了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源还存在;中国人自杀率居高不下,说明中国人对“生命”的价值看的太轻 。在多重的对比中,中国人的内心本身就很脆弱;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中国人的抵抗能力本身就很软弱;在没有目标,盲目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情况下,中国人的心理本来就很压抑 。
谁能说,中国人是真正为自己而活
许多人都羡慕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说他们可以旅游、听音乐会、看电影、开PARTY,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不要为了养活自己而付出全部心血 。中国人行吗?在中国忙到70岁还得下地工作的人数不胜数 。从来到世界到离开世界,中国人就一直在忙碌着,为了什么,养活自己 。单纯为了“活”而“活”的生活,觉得有劲才怪所以,如果要减少中国人的自杀,必须要让中国生活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并且消除男女不平等的传统思维 。假如有一天,中国人也不要因为工作问题而整天失眠;不要因为养老问题而茶饭不思;不要因为房子问题而天天发愁 。并且还能随时出去旅游、看电影、听音乐会 。那个时候,谁还不会爱惜生命,谁又不想多活两年?
任何的自杀都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与心理问题有关系,即使够不上精神疾病,但也是一种具有潜伏性质的内心病态 。当我们看见报道的时候会为那些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儿童感到揪心,但是谁又能保证 , 心理自杀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呢?
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社会 , 就请试着改变自己吧 。没有过不去的逆境,也没有跨不过的心理难题 , 有时候如果换一个角度想,转过那条阴暗的小路 , 后面也大可是一片碧海蓝天 。
心理自杀特征
(l)矛盾心态 。死亡对自杀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 。现实生活中许多有形无形的困难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决和满足 。但死亡必竟是可怕的,自杀者一面想解脱 , 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 。
(2)偏差认知 。企图自杀者的知觉常因情绪影响而变得歪曲 。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两者交替 。绝对化是指对任何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 。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败”、“周围的人肯定不喜欢我” 。“概括化”指以偏概念,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 常常使人过分偏注某项困难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 。比如“我考试作弊,我爸爸一定不会饶恕我,永远不再爱我” 。“我有缺陷,别人都瞧不起我”,从而自暴自弃,自责自怨,自伤自毁 。
(3)冲动行为 。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冲动行为,一想到死马上就采取行动 。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 , 思考变得极其狭隘 。
(4)关系失调 。自杀者大多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访径无助 , 最后变得越来越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
(5)死亡概念模糊 。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部分甚至认为死是可逆的,暂时的 。因此对自杀的后果没有充分估计 。
心理健康很重要 。
心理自杀特征_心理自杀起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摆脱心理压抑的小动作_摆脱心理压抑有何动作
- QQ说说悲伤的爱情句子 qq说说爱情伤感的句子
- 女性婚前性行为的心理误区
- 新生婴儿有什么心理特点
- 详析0-3岁的宝宝的心理
- 喂奶方式将影响宝宝心理素质
- 安抚奶嘴什么时候用
- 2 喂奶方式将影响宝宝心理素质
- 婴儿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 当心孩子患“心理性矮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