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的负担_如何让送礼无负担


送礼的负担_如何让送礼无负担

文章插图
导读:中国人大都有送礼的负担,送礼的负担逢节日就更大 , 那么如何避免送礼出现负担呢?
送礼
的确,大家都赶着要在节前把礼物送出去 。“不仅领导要送,客户要送,关系单位也要送,平时帮忙 , 或将来可能帮得上忙的朋友还要送……真是对谁都不能‘免礼’ 。”职场白领小王如是说 。而收礼的人,也并不轻松 。“拿人家的手短” , 收了礼要么得替人办事儿,要么想着回赠些什么 。原本是表达心意的初衷 , 到最后成了劳民伤财的体力活儿 。难怪有人抱怨:“中秋送礼,真是堵车又堵心 。”
法国心理学家萨缪埃尔·勒帕斯杰曾说“礼物是爱的见证” 。恰当的馈赠能让收礼者感到温暖 。然而在节日送礼,人们更多的是受了“从众心理”的驱使,大家都在送 , 也只好“随大流儿” 。从另外一面看来,我们在赠送礼物的同时,收礼人的内心也会承受负担 。因此,送陌生人礼物,要考虑到对方的承受能力 , 不要把过重的回馈负担也强加给对方 。
在过去的年代,给邻居家端去一盘煮好的毛豆,给亲家送去一盘亲手炸的小鱼,彼此的情意就浓浓的 。而如今 , 生活富裕了,那份淳朴却渐渐失去了 。于是很多人感叹:过节送礼,如何才能不累?
首先,不得不送礼时,也要带着诚意 。把双方的结识看成是难得的缘分 。让内心少些功利,多些单纯,你便不会对身不由己的送礼感到委屈,而收礼的一方也会感受到你的诚意 。其次,不必“随大流儿” 。其实扎堆送礼,收礼人往往记不住谁送了什么,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在平时多些贴心的关怀更能打动对方 。比如旅行时,带上一份土特产 , 或在对方失意时,约人吃顿饭 。最后 , 别忘了给父母、长辈送去一份心意 。送礼物给最亲的人,不仅不会是负担,还会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踏实的事 。
送礼的负担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 。礼仪 , “礼者敬人也”,表现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 本来指的是待人接物时的规范言行举止,但后来逐渐演变为送礼,所谓的人情往来 , 沦为亲朋好友、同事,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的一种利益输送或交换 。
譬如,求人办事,要送礼;逢年过节,要送礼;红白喜事,也要送礼……反正,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和情形下,只要上人家的门,手里就不能空着 , 否则,就是失礼 。
——失礼 , 通俗地解释,就是手里没有礼物 。
礼,变成了实物的礼品,商品化了 , 由此带来了价格和价值上的差异,并演变成为世道人心的微妙变异——过年了 , 有一部分人害怕了 。为啥?这部分人主要是送礼者,送出去的礼 , 比回收的礼要多得多,有一个很大的逆差,所以,一到年关,他们就亚历山大,选择逃避,比如,经常不回老家过年,避开七大姑八大姨和各色朋友 。通过回避的方式,避免自身利益的过度损失 。
逢年过节是多礼的时节,当然也是多事之秋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既然“礼”物化为了商品,其中就存在着价格差异,斤斤计较在所难免 。比如,礼尚往来 , 收到的礼品的价值,最好多于送出去的礼品,至少也要相当,否则就吃亏了 。吃亏的事情谁愿意?少不得生发出许多惆怅和不满,以及对送礼者的口诛笔伐 。
给上级送礼,早就是一门精妙的艺术了 。比如,解放军总后勤部前副部长谷俊山,当兵和做低级军官时就是个机灵的人,据说只要上领导家一趟,就知道领导缺什么、需要什么,仰仗这种独门绝技 , 谷俊山拍马屁肯定会精准地拍到马屁股上,而不是马腿上,所以,谷俊山同志升迁速度极快 。一般人可没有这种本事,每每在给领导送礼上挖空心思,还不得要领——送多了,担心领导不收;送少了,怕领导不高兴;送寻常礼物 , 忧虑领导家里早就有了,送了没效果;送稀罕物,又送不起……礼物备好了,上门的时候又有各种的纠结和担忧——怕领导拒绝;怕在领导家长遇到熟人;怕领导不领情;怕送了没有效果 。
——在谋划给领导送礼这件事情上,中国人一向殚精竭虑,如临大敌,压力至大,大到形成折磨和摧残 。原因在于,在和领导的关系中,礼物是一种象征物,象征了亲疏 。领导接受了礼物 , 说明领导也接受送礼者本人,是对送礼者的肯定和接纳,表明领导愿意把送礼者当做自己的亲信 , 或者可以输送利益的对象;一旦领导拒绝收受礼物,对于送礼者而言,不仅是一种明显的羞辱 , 无疑也是一个明晰的信号,一个鉴定 , 相当于宣判了送礼者的刑罚,把送礼者当做异己分子,不值得信任、不可靠的对象,排除在了领导的圈子之外 。综合而言 , 礼物是晴雨表,几乎所有向领导送礼的中国人,都渴望领导能笑纳自己的礼物,这样的领导可亲可敬,平易近人,送礼者获得了某种利益、前程的保障和承诺,获得安慰、安心 。
那么,有求于人的时候,哪种人最受送礼者的欢迎呢?求人办事,少不得要“报之以礼” 。礼有两种,一种是见面礼,先给对方送点礼物,打个前站 , 以此表明自己是知晓礼节的人,不会白求人办事;一种是事后礼 , 事情办妥之后,给予对方一定金额的礼物,通常是潜规则或者事先约定的 。当然,事情也可以简化,见面礼和事后礼合并成事前礼,先交钱后办事 。这里面也有纠结——怕对方收了钱不办事;怕对方多收了钱少办了事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 。求人办事,最好遇到那种直率的、明码标价的收礼者,为何?因为这减少了送礼者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压力,送礼者只要照价送礼就行了,无需揣测对方的心思 , 只需静候佳音 。
人们越来越拜金,金钱和人的精神、心理的关系融合得也越来越密切,于是,礼仪趋于礼物化了,而礼物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亲切的、友好的馈赠,而成为一种算计,一种交易;表现在微观上,在送礼、收礼过程中,当事人心理活动非常活跃,多思多虑,构成精神上的负担甚至摧残,人心遭到污染 。
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小人物,曾经也经历了送礼的折磨过程,在今年的春节 , 这种感受尤为深刻,并转化为两条微信段子——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列入送礼名单,他们可能是亲戚、上下级、临时性关系,而不会是真正的朋友 。送礼的潜台词是“你有利于我”“你帮了我”“我有求于你” , 所以我用礼物作为回报,我不欠你了 , 我们两清了 。朋友之间平时没有那么多礼数,没有那些小恩小惠,但关键时刻鼎力相助 。
人上了35岁,或者再放宽到40岁,就没有必要,也不允许自己再拍谁的马屁了,不管站在你面前的是县长,还是省长 。这个世界上你自己才是老大 , 你自己说了算 , 你的尊严、名誉和独立,比金钱、地位重要一万倍 。
【送礼的负担_如何让送礼无负担】显然,我在努力摆脱送礼和收礼过程中带给我的那些负面、压抑、紧张、扭曲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我希望无论送礼还是收礼 , 都具有自然、轻松和单纯的质地 , 而不是增加自己和他人额外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否则,我还不如选择做一个任性乃至“失礼”的人 , 以远离那些烦人的所谓“礼节” 。
合理送礼 。

送礼的负担_如何让送礼无负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