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流程


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流程

文章插图

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流程
1、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流程
1.1、当发生呕吐鲜血或排黑便时,患者应该马上静卧,如病人情绪紧张就会加重出血 。患者稍作休息后,在他人陪同下去医院就诊,防止出现意外 。
1.2、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要先平卧,头处低位,把双下肢垫高,与床面成30度角,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到心脏,保证大脑供血 。呕血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对已发生休克者,应清除口腔内积血,马上送医院抢救 。
1.3、如病人情绪烦躁,可适当服用镇静类药物 。其情绪稳定了也有利止血 。同时也可让病人缓慢饮用凉开水,每次100至200毫升 。
1.4、病人出血后应停止进食,以免加重食道静脉破裂,更不能热敷腹部,以免加重出血 。
1.5、往医院转送病人时,不管乘坐什么车,都应让病人平卧 。适当控制车速,防止颠簸,以免加重休克 。
2、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是什么
2.1、呕血和黑便
出血后血液刺激会引起恶心呕吐的现象 。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 。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 。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 。
2.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
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
【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流程】2.3、原发疾病的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等 。
3、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3.1、对症治疗
慢性、小量出血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病因)治疗 。急性大量出血时应该卧床休息、禁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静脉通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 。并针对原发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 。
3.2、补充血容量
急性大量出血时,应迅速静脉输液,维持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血红蛋白低于6g/dl,收缩血压低于12kPa(90mmHg)时,应考虑输血 。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
3.3、内镜治疗
结肠镜、小肠镜下止血作用有限,不适用急性大出血,尤其对弥漫性肠道病变作用不大 。具体方法有:氩离子凝固止血(APC)、电凝止血(包括单极或多极电凝)、冷冻止血、热探头止血以及对出血病灶喷洒肾上腺素、凝血酶、立止血等药物止血 。对憩室所致的出血不宜采用APC、电凝等止血方法,以免导致肠穿孔 。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胃、十二指肠溃疡: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一半以上 。其中3/4是十二指肠溃疡 。大出血的溃疡多为慢性溃疡,一般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由于溃疡基底的动脉被侵蚀破裂,裂口缺乏收缩能力,出血往往不易自止 。
门静脉高压症:约占25%,多因肝硬化引起,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的黏膜因曲张静脉而变薄,易被粗糙食物所损伤,也易被返流的胃液所腐蚀,加之门静脉系统内的压力增高,导致曲张静脉破裂,从而发生难以自止的大出血 。
此外,大量喝酒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激素(如强的松)或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
消化道出血的饮食禁忌
1、忌食酒、烟、浓茶、咖啡:经常饮用烈性酒,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饮 。长期嗜酒,对肝脏的损害也较大,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极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
烟叶中的有害成分对消化道黏膜有较大的刺激作用,易使消化道黏膜发炎,造成幽门及食道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以致胆汁及胃内容物返流,加重病情,浓茶、浓咖啡可强烈刺激胃酸分泌,不利于消化道炎症的消退和溃疡面的愈合,因而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不宜喝浓茶和浓咖啡 。
2、禁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辛辣、香燥、油煎等食品性热动火,另外海腥发物刺激性较大,可损伤胃肠黏膜,引起出血 。

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流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