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对联的起源是什么时候】我国有贴对联的习惯,贴对联代表了人们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尤其是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 。那么关于对联的起源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
对联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 , 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 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 , 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 ,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对联的起源是什么时候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