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 , 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 。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 , 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 。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 , 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 , 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其中苏州的苏绣和缂丝(kesi)最为盛名 。
刺绣有何文化含义和意义刺绣,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 。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 。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 。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 , 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 , 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 。《尚书》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六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共十二种花纹,称十章 。
周代《礼记·祭义篇》中说“古代天子诸侯都有公室养蚕 。蚕熟,献茧缫丝,把它们染成红、绿、玄、黄等色,以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 。据《辞海》,“黼”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黑半白的花纹;“黻”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 。至于“文章”两个字,在古汉语中,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 。实际上,“文章”二字古意为申绣,后来转义喻文 。
“文”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指画,同“纹” 。《礼记·月令篇》说“文绣有恒”,据注释“文 , 是指画,古代古代祭祀的礼服上衣是画的,下裳是绣的” 。总之一句话,刺绣发源很早,古已有之 。商代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 。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蚕》 。刺绣最起初的形式是锁绣 , 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刺绣要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了 。这是一幅罗地上用锁绣法表现的作品,保存完好 。在稍后的汉墓出土文物中 , 绣品更多了,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花绢绵袍、黄绣花袍、红菱纹罗绣花袍等;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一幅绢地刺绣,所用绣线极细 , 是前所未有的;汉代王充襄邑地方织锦,没有一个妇女手不巧的,眼睛看著 , 手里活就出来了,看来一点也未夸张 。汉代的刺绣,大部分是锁绣(即辫绣) , 当然也有少数物品是平绣 。
据《拾贵记》,三国时,吴主孙权常把魏、蜀未能平定,在军旅作战之际,总希望得到一个善于作画的人,可以把山川地势、行兵布阵的图象画下来,丞相赵达有一个极善绘画,巧思无双 , 能在纤纤玉指间以彩丝织出云霞、龙蛇花纹的锦缎的妹妹 。赵达就将他的妹妹引进给孙权 , 称为赵夫人 。孙权让她画九州、江湖、平地与山岳的形势,赵夫人说:“丹青之色,甚易歇灭 , 不可久,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可以五皇、河海、城邑,行阵之形 。”地图绣成后,进献给孙权,吴主看了大喜 。当时人称之谓针绣绝活 。所以历史上就传流下来,刺绣之成画图,是三国时赵夫人所创 。可惜这幅刺绣未能保存下来 , 仅能供后人推测而已 。
在敦煌125-126窟发现了北魏的刺绣佛像残片,是一佛二菩萨说图,下有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广阳王字样 。梁沈约有绣像题赞,序言上说:“造绣无量寿尊像一躯” 。可见六朝时刺绣之应用已在服装、服饰之外 , 又开辟了绣佛、绣这个领域 。
唐时绣佛亦很盛行 , 《法苑珠林》载:“康显庆之际,于西京造二十余寺,爰束力内宫式模遗形,造绣像一格,高举十有二丈,惊目骇听,绝后光前 , 此为绣像之最巨者 。”诗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一句“苏晋长斋绣佛前,醉后往往爱逃禅” , 也反映了唐朝绣佛之普遍 。唐代服装刺绣也开始盛行 。据《旧唐书·后妃传》载 ,“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人多达700人” 。宫内如此,官僚当然相互仿效 。发展到后来,连皇帝也觉得太过分了,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下诏说:“织锦、刺绣,太耗费妇女劳动力......,以后凡织的、 绣的花纹如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级及大繝锦等一律禁止生产 。至于长生高丽白锦、大小花绫锦,仍按惯例造 。晓谕各级官员,按此招待,不得有误 。可是,皇帝的诏书终究抵挡不住历史车轮和时代潮流的前进,刺绣非但尚有被禁止住 , 反倒更向前发展了 。除传统辫绣外,发展平锈类齐针、缠针、套针、接针、针线锈类、平金法、圈金、圈银、拉金锁、铺绒、堆绫、贴绢等技术 。套针、切针、滚针为此时期所创 。宋朝时由政府部门设置文绣院 。上自天子下至百官,都穿绣衣,按照官阶等级,各式服装均有明文规定 。
由于政府倡导,民间风气益盛,刺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除文绣院外,还设绣画专科,专门从事依样绣制各类绘画艺术品,分为山水、楼阁、人物、花卉、鸰毛等各科 。从此刺绣又分为两道,一道为实用服饰艺术,一道为欣赏艺术 。在官府这样大力倡导下,刺绣工匠的艺术素质也不断提高,刺绣的运针、绣法都有很大的创新 。屠隆《考盘余事》描写宋绣说:“宋代的闺绣,画山水、楼台、花鸟,针线细密 , 不露边缝 。有时把丝劈开,只用一根丝的十分之一二,用的针象头发丝一样细,所以人物眉目都很清楚,丝色光彩夺目,神形俱备 , 设色配色比画还要好,女红手巧,十指春风,真是不可及” 。明代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对宋绣的成就也极度赞赏,他说:“宋代刺绣,设色精妙 , 无论山水、人物、花鸟,莫不生动有致,精彩处比绘画更妙,妇女刺绣,十指春风,直能胜过画家的笔墨” 。文震亨《长物志》也说:“宋绣针线细密,设色精妙,光彩夺目,山水有远近的趣味,花鸟则绰约多姿、亲昵活泼,不可不藏一二幅,以备画中之一格” 。在刺绣工艺高度发达的宋代 , 刺绣名匠相继脱颖而出,如当时的思白、墨林、启美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台湾博物馆内收藏有宋绣观音大士像,绣长生佛会图,绣老子像,绣老子骑牛图,绣秋葵蝴蝶、梅竹山禽图,绣芝仙祝寿图,绣咸池浴图,绣黄荃(五代工笔画家)花鸟画等,这些都是绣品杰作 。
元朝于大都设有文绣局 。从南宋偏安江南,元王朝建立后,知识份子或苟安为官或隐居庄园,于中国南方兴起地主文化,纯欣赏性刺绣流派以仿绣书画为长,与民间刺绣工艺分离 , 与绘画艺术结合 。平绣类针法处理技巧细腻化与创新发展 。彩线刺绣技法已十分成熟,在绣品中自成一格 。
明代于北京设有刺绣作坊 。因染织技术精练,发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色丝 。妇人多擅长女红, 绣制家庭所需绣品,收藏和鉴赏精妙绣品成为上层社会风尚 。民间顾绣脱离生活实用成为独立的欣赏工艺 。上海露香圆顾家发扬宋元绣画技法 , 以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为底稿,运用各式材料入绣画 , 如蒲草、胎儿细发等 。其构思讲究、用材精妙天成,绣工善美,吸收西方浪漫主义突显透视的效果,风格得以闻名传世、名噪一时 。
清代织绣工艺仍分为官营刺绣和民营刺绣两种形式,官营集中在南京、苏州和杭州,称为江南三织造,以最精良的技术生产帝王官员用品 , 因而产生技术水平惊人的作品 。城市中出现经营刺绣工艺品的行庄,许多画家参与刺绣画稿设计工作,刺绣品类万千,日用品为刺绣主流,刺绣商品出口至日本、南洋及欧美等地 。"钝妇无不巧、恒女无不能",精致璀璨、各家百花争艳的风格 , 于全国各地形成地方特色的刺绣系统,如四大名绣: 苏绣(江苏) 、蜀绣(四川)、粤绣(广东)、湘绣(湖南) 。清朝道光元年出刊有史以来第一本刺绣专书《绣谱》 , 为丁佩所著 。
清末西学东渐,沈寿融会西方写实表现,创《仿真绣》,针法多变且富立体感 。沈寿同时也是杰出的刺绣教育家以及艺术理论家,于多处执教刺绣,并口述著撰《雪宦绣谱》 。清代早期继承明代传统,多用几何图案和大型缠枝、折枝花卉,以及传统吉祥图案,色彩以浓艳的重色为主,风格古朴、典雅、庄重、大方 。清代中期花纹图案趋向小巧精细 , 受西画影响,使用西洋花卉图案 , 用色艳丽豪华 。晚期刺绣题材大量运用吉祥图案 。服装上的图案组织常见有团花、皮球花 。开光、满地、锦纹等刺绣图案组织亦相当流行 。乾隆时期用色喜金色,清朝晚期出现水墨绣及三蓝绣等特殊风格 。数十种针法成熟融会运用,劈绒彩绣为针法主流 。
【刺绣有何文化含义和意义】民国初年有不少传承清朝时期的刺绣艺术家 , 在各重要刺绣产地亦有刺绣研究所成立 。非帝制下的新时代统治者,不再使用刺绣为装饰的官服,民间刺绣学习及从事刺绣工艺的风气 ,因崇尚西风及国家战乱的情况下逐渐式微,刺绣工艺虽然续有发展,但不复见家家户户从事刺绣的盛况 。
刺绣有何文化含义和意义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文化公司起名大全 有文化底蕴的公司名字
- 电子艾灸和传统艾灸有何区别
- 三十岁职场男性压力大_压力大有何原因
- 同步置零和异步置零有何区别
- 天津古文化街和鼓楼是一个地方吗
- 新版商业车险条款有何变化
-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 二胡与中国文化有什么联系
- 2023年6月14日养花好吗 2023年6月14日养花行吗
- 2023年6月14日买牛好吗 2023年6月14日买牛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