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习惯性质疑症 为什么我们的信任感不见了


2 习惯性质疑症 为什么我们的信任感不见了

文章插图

专家分析:习惯性质疑是对真实的焦虑
“习惯性质疑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真实信息的一种焦虑,不知如何辨别真假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杨波表示 , 习惯性质疑现象的出现 , 很大程度上源于与事实相关的信息不透明 。当前社会部分公权力机构或社会名人在表述真相时缺乏公信力 , 因此人们觉得几乎没有什么可信的东西 。人们选择质疑,是害怕被欺骗 。
何怀宏指出,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那么相信权威、比较崇尚怀疑的社会 。如今作为我们社会宝贵资产的信任,常被任意破坏——包括滥用人们信任的那种破坏 。当一个人受过骗后,自然就不那么轻信其他的人和事了 。
社会学者艾君认为,习惯性质疑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 。一个社会越来越开放、民主 , 其质疑声就会越来越多,这是公民素质提高的体现,也是民主化进程中公民言论自由越来越受到保障的客观表现 。
“但是,习惯性质疑现象的出现,也折射出我们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 。”艾君指出,当前整个社会管理透明度不够,尤其在一些公共事件上 。一方面,相关组织表现得不够透明或根本就不想透明;另一方面,民众参与管理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日益高涨 。在这两者的多次激烈碰撞中,习惯性质疑也就有了生存空间 。
习惯性质疑:可能消减生活中的温暖和善意
调查显示,32.5%的受访者认为习惯性质疑弊大于利 , 22.6%的人认为利大于弊,21.8%的人认为利弊相当 。62.6%的人担心,习惯性质疑容易使人不经思考就对事物形成“偏见”,破坏社会信任氛围,消减生活中的温暖和善意 。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吴睿说,在学习上,经常质疑有助于获得真知 。但对待一些人或事,习惯性质疑容易让我们失去理智,变得冷漠 。“有时打招呼想问路,有些人会用戒备的目光看着我,或者还没开口人就走开了 。如果每个人都习惯性质疑,将来谁还会去选择相信?”
“理性质疑并非谣言的制造者,而习惯性质疑也未必就是真实民意 。”艾君表示,在社会转型期中,破坏公信力容易,建立公信力难 。所以政府等相关机构在面对公众习惯性质疑时,不能只抱有将事草草摆平的心态,而要以人为本,以负责的态度探究真实民意 , 相信公众的理性 , 处理好、回答好民众质疑,消解无端的、不理性的质疑 , 打造自己的公信力 。
“社会需要理性民意,而理性民意是以道德、法律为基础的 。如果民意失去理性,失去道德和法律基?。皇O孪肮咝灾室桑浯缁岬纳撕岩怨懒?。”艾君说 。
何怀宏指出,对公权力多质疑有一定道理,但在质疑不掌握权力的普通人时,就应当谨慎,以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而且,无论何种质疑,最后都还是要服从事实和证据,而非固执己见 。
【2 习惯性质疑症 为什么我们的信任感不见了】“公众应学会区分公私领域 , 分清必要的监督、合理的质疑与非必要的、随意猜测别人动机的质疑之间的区别 。”何怀宏说,质疑是为了求真、求信,但如果在面对事实证据时还顽固地不相信,继续无端质疑,这样的质疑只会离“真”和“信”越来越远,最终社会上的普通人也将慢慢丧失信任的能力 。

2 习惯性质疑症 为什么我们的信任感不见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