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称吊丝的时代


人人自称吊丝的时代

文章插图
他们没钱 , 没背景 , 没未来;自嘲“穷丑矮挫胖笨撸”;在“高富帅”面前,只有“跪”叫爷的命;鼓足勇气跟“女神”搭讪,只换来一句“呵呵”;因而他们宣称:我就是这副样子,再怎么差都无所谓了……
“吊丝”最早出现在百度贴吧的李毅吧 。足球运动员李毅曾经说他护球很像亨利 。因为亨利被称为亨利大帝,所以网友戏称李毅为大帝,于是李毅吧被称为“帝吧”、“D吧” 。作为他的粉丝,常在贴吧聚集的网民也自称为“D丝” 。
在争吵不断的网络社区中,有人把他们这个称呼中的“D”解为“吊” , 以嘲讽的语气称他们“吊丝” 。而李毅吧的球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此领受下来,从此以“吊丝”自称,附加上无奈和自嘲的意味 。这个词开始爆红 。
从贴吧到微博,从社交网站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用语,“吊丝”一词如同从石头里爆出来一样 , 迅速密布网络,无处不在 。如今,以“吊丝”自居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再限于球迷 。
今年2月20日,大量自称“吊丝”的中国年轻人,以留言评论的方式占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Google+主页,一眼望去,仿佛成了中文版 。更有国外用户直呼中国网民占了位 , 他们跟总统插不上话,以致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 。
“吊丝”的定义在不断拓展
事实上 , “吊丝”一词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展 。近日,它更被用在外国电视剧的剧名翻译中 。一出来自德国的喜剧小品被译为《吊丝女士》 , 在网络上广受欢迎,其实该主角表演夸张 , 更似女版憨豆先生 。另一方面,一部片名完全为平假名的日剧《桃花期》,也因被网友命名为《吊丝的逆袭》而吸引到不少眼球 。
“他们让我感觉像是一群躁动不安的年轻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把这个网络亚文化现象概括为“一场语言的狂欢” 。伴随着“吊丝”一词的产生,不少具有高度风格化和模板化的“吊丝文”,在乐此不疲的年轻人群体中流传 。
“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来划分的话,吊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流氓无产者 。总的来说属于社会的中下层 。”在文字阐述中,“吊丝”起初被定义为一众出身卑微的年轻男性 。
他们当中有的十载寒窗考上大学,等真正工作后却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读书无法改变自身的经济窘况;有的初中辍学,进城务工,或成了发廊小工,或成了网吧网管 , 更有成为搬砖工人,或是无业游民,以自由职业者自居 。他们都与城市的繁华距离甚远,领着微薄的薪水,过着唯有方便面、火腿肠果腹的生活 。
他们一直默默无闻,不是有志青年,不是职场精英 。读书期间上课坐在最后一排,在餐馆吃饭总是躲在角落里 。如果非要在简历上写上受过何种奖励,或许只能填“获得过‘再来一瓶’奖” 。他们往往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
【人人自称吊丝的时代】

人人自称吊丝的时代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