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症状,中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中风的症状,中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中风症状,尤其是中风的早期症状 , 中风有什么表现?得了中风会怎样?以及中风有哪些并发病症,中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中风常见症状:
偏瘫、感觉障碍、偏盲、恶心与呕吐、头痛
一、症状
一、症状
中风通常发展迅速(数秒到数分钟) 。中风症状和受损部位有关,因此症状呈多样性 。缺血性中风,通常只影响受阻动脉附近的脑组织 。出血性中风影响局部脑组织,但由于出血及颅内压增高,往往也影响整个大脑 。综合病史 , 神经学检查 , 以及发病危险因素 , 医生可以在确切原因尚未知晓之前快速诊断中风的解剖学性质(即哪一部分的脑受影响) 。
在联合王国(英国) , 院前急救护理专业人员通常要迅速识别中风 。如果怀疑中风 , 他们通常使用"脸臂说"测试(FAST测试),以评估中风的可能性:
1.脸- 看看脸部是否有任何下垂或肌肉张力丧失
2.臂- 要求病人闭眼,伸直手臂3 0秒-如果病人中风,您可能会看到一只手臂缓慢下移
3.说- 听病人讲话是否含糊,看他们能否回答简单的问题(你在哪里?,您贵姓?,今天星期几?)
如果受影响的脑部包含三个中枢神经系统之一:脊髓视丘径,皮质脊髓束,和背柱脊柱(内侧丘系) , 症状可能包括:
1.偏瘫和面部肌肉无力
2.麻木
3.感官不灵敏或振动感觉下降
在大多数情况下,症状只影响身体一侧 。大脑缺陷通常影响身体的反方(取决于哪一部分的脑受影响) 。不过,这些症状之一不一定表明中风 , 因为脊髓中任何病变也能产生这些症状 。
除了上述的中枢神经系统 , 脑干还有12个颅神经 。影响脑干的中风也可以产生这些症状:
1.嗅觉 , 味觉,听觉或视觉(全部或部分)改变
2.眼睑下垂(上睑下垂)和眼部肌肉无力
3.反射下降:吞咽,瞳孔对光反应差
4.感觉下降和肌肉无力
5.平衡不好及眼球震颤
6.呼吸和心率改变
7.胸锁乳突肌功能减弱,无法转头
8.舌功能减弱(无法伸出和/或平移)
如果中风与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受到影响,而且还可以产生下列症状:
1.失语(不能说或听不懂别人说话)
2.失用症(动作失控)
3.视觉缺损
4.记忆减退
5.半边无感觉
6.思维,意识混乱 , 下流手势
7.否认有缺陷
如果中风涉及小脑,病人可能有以下症状:
1.行走困难
2.运动不协调
3.眩晕
出血性中风,因为漏血压缩大脑,颅内压增高,通常发生意识丧失,头痛 , 呕吐 。如果发病时症状最严重 , 原因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栓塞中风 。
二|、诊断标准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要作好脑血管诊断,除应详细了解病史和认真体格检查外,还应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并进行科学的分析 。脑血管病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病变的部位,是弥漫性的,还是局限性的?是中枢性的,或是周围性的?然后再指出病变的具体部位 。大脑半球,小脑,脑干不同部位的病变 , 表现不同 。大脑半球的病变,表现对侧面瘫、舌瘫、肢体偏瘫与偏盲;小脑病变主要表现剧烈眩晕,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脑干病变临床表现较复杂 , 主要为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嘴歪、舌斜,对侧肢体偏瘫,感觉减退 。CT检查可明确病变具体部位 。
2.定性诊断
根据发病的经过、病情特点和病变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质 , 是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 。两者治疗方法不同,必须辨别清楚 。
3.病因诊断
从发病的全过程,结合定位和定性,找出疾病的具体原因 。脑血管病主要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 。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改变和高凝状态,常导致脑梗塞 。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炎等导致脑出血的也不少 , 这些都必须搞清楚 。
三、分类
中风可分为两大类:脑缺血性和脑出血性 。脑缺血是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不正常的血管结构 。80%的中风是由于脑缺血;其余的是由于出血 。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功能障碍及坏死 。有四个原因可导致缺血性中风:血栓(脑部形成阻塞血块),栓塞(栓塞从其他地方形成,见下),系统性供血不足(一般性系统性供血不足,如休克)和静脉血栓 。未知原因的中风称为来源不明 。
广泛使用的缺血性中风分类是在1991年引进的 Bamford 分类 。这依赖于临床症状及身体检查以确定对脑部的影响,可用于预测预后以及潜在的病因:
1.总前循环梗塞(TACI)
2.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
3.腔隙性脑梗塞(LACI)
4.后循环梗塞(POCI)
其中每一个分类都给出了典型的临场诊断模型 。在影像(如CT扫描)确定柱塞位置之前,总称为总前循环综合征等(TACS, PACS, LACS, POCS) 。
血栓性中风
血栓性中风 , 血栓(血块)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附近形成 。由于阻塞动脉是渐进的,血栓性中风发病症状比较慢 。即使非阻断血栓本身,如果血栓停止移动(所谓的"栓"),可导致栓塞中风 。血栓性中风,视乎血栓形成血管的类型,可分为两类:
1.大血管疾病包括一般和内部颈动脉 , 椎,和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可能在大血管形成的血栓病包括(按发病率从低到高):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收缩(动脉收紧),主动脉,颈动脉或椎动脉剥离,各种血管壁炎症性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 , 巨细胞动脉炎,血管炎),狼疮性血管病 , 烟雾病和纤维发育不良 。
2.小血管疾病,涉及规模较小的动脉内脑:分行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大脑中动脉,茎,及所引起的动脉从远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在小血管可能形成的血栓疾病包括(按发病率从低到高):脂透明膜病(lipohyalinosis - 由于血压高和老龄,脂肪在血管积聚)和类纤维蛋白(fibrinoid)豆状核变性(涉及这些血管被称为腔隙性梗死)和微细血管硬化(小动脉粥样硬化) 。
镰状细胞性贫血 , 可引起血细胞积聚和阻塞血管,也能导致中风 。中风是20岁以下镰状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第二杀手 。
栓塞性中风
栓塞性中风是指来自动脉其他地方的栓塞,颗粒或碎片 。栓塞是最常见的,但它也可以是其他物质,包括脂肪(如骨折导致骨髓外溢),空气,癌细胞或细菌群(通常是由感染性心内膜炎) 。
因为栓塞源自其他地方,局部治疗只暂时解决问题 。因此,必须查明栓塞来源 。因为栓塞是突然发病 , 症状通常是开始时最严重 。此外,栓塞可能被吸收,随血液流动到其他地方或完全消失 , 栓塞症状可能是暂时性的 。
栓塞最常源于心脏(尤其是心房颤动),但也可能来自动脉的其他地方 。反常(paradoxical)栓塞指心脏心房或心室中隔缺损,形成深静脉血栓从而影响大脑 。
源自心脏的栓塞 , 可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
1.高风险: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房颤动,二尖瓣风湿性疾病或主动脉瓣病变,人工心脏瓣膜 , 已知的心房或心室(vertricle)血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持续心房扑动,最近的心肌梗死,慢性心肌梗死(射血分数< 28 %) , 充血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 30 %),扩张型心肌病 , 疣状(Libman-Sacks)心内膜炎,消耗性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乳头状弹力纤维瘤,左心房粘液瘤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手术治疗
2.低风险:二尖瓣环钙化,卵圆孔未闭(PFO),房间隔瘤 , 房间隔瘤与卵圆孔未闭,无血栓左室室壁瘤 , 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孤立"烟雾"(非二尖瓣狭窄或心房颤动),主动脉或近端拱复杂动脉粥样硬化
系统性供血不足
系统性供血不足是身体所有部分血流量减少 。常由于心脏泵功能衰竭,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或由于心肌梗死,肺栓塞 , 心包积液,或出血导致血液从心脏输出减少 。低氧血症(血中氧含量低)可能促成该供血不足 。
因为全身供血减少 , 大脑的各部分(尤其是"分水岭"地区-主脑动脉供血的周边地区)都会受到影响 。这些地区的血流不一定停止而是减少,以致脑损伤 。这种现象也称为"最后草甸",用以形容在灌溉的最后草甸收到最少水量 。
静脉血栓
脑静脉窦血栓致中风是由于静脉压力超过动脉压力 。失血性转变(漏出血液流到受损脑组织)比其他类型的缺血性中风更有梗死可能 。
出血性中风
颅内出血是颅骨内任何地方的的血液积累 。通常将颅内出血分为内出血(脑内出血)和外出血(头骨内 , 大脑外) 。内出血是由于颅内脑实质性出血或脑室内出血 。外出血又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脑膜和颅骨间出血),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 。大部分的出血性中风都有其特殊的症状(如头痛 , 前头部外伤) 。
脑出血(ICH)是出血直接进入脑组织,形成一个逐渐扩大的血肿 。ICH常发生在小动脉,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外伤,出血疾病,淀粉样血管?。?非法使用毒品(如安非他明或可卡因)和血管畸形 。血肿不断扩大直到周围组织限制它的扩大,或出血进入脑室系统,脑脊液,或软脑膜而解压 。三分之一的颅内出血发生于大脑的右心室 。脑出血30天之后死亡率是44 %,高于缺血性中风,甚至高于非常致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
以上是对于中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中风并发症,中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中风常见并发症:
脑出血、脑疝、褥疮、意识障碍、营养不良、脱水、呕吐、肾功能衰竭
一、并发病症
1.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 , 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死亡者占44.8%~50.1% , 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 。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②频繁呕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而后发生心血管病 。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 。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 , 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 。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 , 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 。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 。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 , 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 。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 , 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 。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 。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 。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 。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 , 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 。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 , 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 , 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 , 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 。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 , 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 , 数小时可死亡 。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 , 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 , 发生褥疮 。
【中风的症状,中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中风症状,中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中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中风的症状,中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