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冬至节气的相关知识

导语:冬至节气过后,气候会变得更冷 , 所以人们要做好保暖工作,多吃些热性食物,保证身体的健康 。那么,冬至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冬至节气的相关知识是什么?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冬至的来历
冬至,是周代出现的,到了唐朝开始成为节日,盛行于唐宋时期,相沿至今 。据记载 , 冬至这天 , 日影最长,古人认为,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所以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这一习俗一直沿用到汉朝仍是如此 。
西汉时期 , 冬至被称为“冬节”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 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由此可见 , 西汉时期的冬至,官府不仅要举行祝贺仪式,而且还要放假 , 官员不上班 , 商人停业,亲朋互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
魏晋时期,冬至这天要接受方国和百官的朝贺 。唐朝也是如此 , 冬至,皇帝礼会登歌 , 奏《昭和》 。唐朝皇帝会着盛装出席活动,百姓也会在这一天向父母尊长祭拜 。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冬至节气的相关知识】宋朝时期,冬至在民间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年节,资料记载:“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 , 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
冬至的风俗
一、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 , 冬至也是其中之一 。《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 。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不可马虎 , 不可怠慢 。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
二、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 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 。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 。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 , 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 。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 , 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 。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 ,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
三、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 。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 , 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 。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 , 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
四、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进入数九寒天 。从冬至开始,每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吗,数到81天时,便是“九尽桃花开” 。
老北京自清代起,就有吃“九九火锅”、“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饮食习俗,在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十次火锅还有十种不同的内容 , 但都一次火锅,一般都是涮羊肉,这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很盛行 。
五、吃羊肉
相传 , 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 , 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 , 赞不绝口 。从此以后,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的兆头 。
六、吃汤圆
冬至节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明清时代就已经约定俗成 。尤其是在江南一带 ,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 , 意味着“团圆”、“圆满” , 冬至吃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吉祥 。
七、冬至赠鞋
在冬至节里,民间有赠送孩童鞋帽的习惯 。赠送鞋帽,主要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在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 , 而现在大多数都是从市场上购买,形式也是紧跟时代潮流 。
八、吃赤豆糯米饭
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最后在冬至这一天死去,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饭吃,用以驱邪避鬼,防灾祛病 。
九、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在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冬至如大年” 。传统的姑苏人家,都会在冬至这天晚上喝冬酿酒 。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冬至节气的相关知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