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怎样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如何护理,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
【怎样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怎样预防溃疡性结肠炎:
一、治疗
1.内科治疗 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 内科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目前尚不能使疾病根治,其治疗依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而定 , 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类,如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和中医中药 。近年来内科治疗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肠道内营养即要素饮食的应用;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应用;其他新剂型的应用;免疫抑制药的应用 。
(1)一般治疗:
①由于本病与胃肠道营养的关系密切,患者可能存在多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而营养不良反过来又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因此,近年来无脂无渣的要素饮食已成为其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应给以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的食物,避免牛奶及乳制品 。发作期给以流汁饮食,严重者应禁食,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治疗,使肠道获得休息 。
②暴发型和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精神过度紧张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腹痛或腹泻明显者可给予少量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药物,但大剂量使用有引起急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
③有贫血、失水、营养不良等重症或久病患者,应酌情输血、补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疗 。应用蛋白合成激素能改善一般状况,增进食欲,加速溃疡愈合 。尤应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有利于病变恢复和改善全身状况 。
(2)药物:
①磺胺类:首选胃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其中以柳氮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效果最佳 。本药在肠内经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及美沙拉秦,后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对结肠壁组织有特殊亲和力,具有消炎作用 。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有两种:一种含肠溶包膜,可使药物延迟释放,如美沙拉秦(艾迪莎);另一种为缓释剂型,如美沙拉秦(颇得斯安),其在胃肠道释放呈时间依赖性,从十二指肠开始一直到结肠 。无论是控释剂型还是缓释剂型,其结肠内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小肠内药物浓度 。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主要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治疗 。特别可用于对柳氮磺吡啶不能耐受或过敏的患者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因此近年来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张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药物灌肠或者栓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副作用明显降低 。特别是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栓剂对直肠肛门炎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而副作用轻微 。
②抗生素:有继发感染者可用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等,为了避免加重胃肠道症状,一般选择静脉用药 。甲硝唑或替硝唑可抑制肠道厌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 。认为该药可明显减轻里急后重症状,对有肛周疾病和瘘管的患者疗效明显 。每次0.4g,3次/d,口服,疗程3~6个月,病程1年以上者有效率在60%~70% 。
③糖皮质激素和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近期疗效较好,有效率可达90%,能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缓解中毒症状 。一般适用于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急性发作期或暴发型病例,但并发腹膜炎或有腹腔内脓肿形成者不宜应用 。一般可用泼尼松(强的松)40~60mg/d,分3~4次口服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10~15mg/d,通常维持半年左右后停药 , 为减少停药后的复发 , 在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给以美沙拉秦(5-ASA)口服 。暴发型和严重发作期 , 可静脉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 , 一般前者疗效较佳,用量为25~50U/d;氢化可的松的用量是200~300mg/d,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40~80mg/d,疗程一般为10~14天,在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以后可口服泼尼松(强的松)等制剂维持 。
④免疫调节药:对少数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药 。免疫调节药巯嘌呤(6-巯基嘌呤)和硫唑嘌呤均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但发挥作用缓慢 , 通常在用药3~6个月后出现疗效 , 但副作用较大 。对磺胺药和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谨慎试用 。6-巯基嘌呤的用量为1.5mg/(kg d),分次口服;硫唑嘌呤1.5~2.5mg/(kg d),分次口服,疗程约1年 。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 两者剂量应相应减少 。环孢素对骨髓无抑制作用,对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多用于皮质激素治疗失败者,初始剂量为2~4mg/(kg d),静脉持续滴注,或8mg/(kg d)口服 。
⑤其他药物:如色甘酸(色甘酸二钠)可阻止肥大细胞、嗜酸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5-羟色氨、慢反应物质释放,减少抗原-抗体反应 , 可减轻症状;钙通道阻滞药,如维拉帕米(异博定)、硝苯地平、桂利嗪等能减少肠道分泌,缓解腹泻;中药小檗碱(黄连素)、苦参、白芨、云南白药、锡类散等做局部治疗有一定疗效 。
(3)不同部位或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①溃疡性直肠炎:
A.起始治疗:病变局限于直肠,症状多较轻,可采用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栓剂,2~3次/d , 或可的松泡沫剂1~2次/d,每次1个栓剂 。若出现栓剂不耐受,如下腹不适、直肠激惹,可改用柳氮磺吡啶(偶氮磺胺吡啶)片或美沙拉秦(5-ASA)口服,2周内常可见效 , 以后改为维持量 。
B.维持治疗:美沙拉秦(5-ASA)栓剂用作长期维持治疗较好,每晚1粒,可减少复发 。栓剂不耐受者可用柳氮磺吡啶(SASP)或美沙拉秦(5-ASA)口服维持,推荐维持量为柳氮磺吡啶(SASP )2g/d 。注意监测血药浓度、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 。
②左半溃疡性结肠炎:起始治疗常用美沙拉秦(5-ASA)灌肠剂,每晚4g , 若3~4周后症状无缓解,可增量为早、晚各1次 。或加用氢化可的松100mg/100ml灌肠,仍无效或患者难以耐受,可加用或改用柳氮磺吡啶(SASP)或美沙拉秦(5-ASA)口服,先从小剂量开始,若可耐受则逐渐加量,如柳氮磺吡啶(SASP) 1g/d或美沙拉秦(5-ASA) 1~1.2g/d,逐渐增至柳氮磺吡啶(SASP)4~6g/d或美沙拉秦(5-ASA )4.8g/d 。一旦症状缓解 , 应逐渐减量 。维持治疗常用5-ASA灌肠剂,每次4g,每晚1次或每3晚1次,或用SASP 1~2g/d、5-ASA 1.2~2.4g/d口服维持 。长期用SASP者,应补充叶酸 。
③右半溃疡性结肠炎和全结肠炎:起始治疗常用柳氮磺吡啶(SASP) 4~6g/d或美沙拉秦 2.0~4.8g/d口服,急性发作期可加用美沙拉秦(5-ASA)灌肠剂或皮质类固醇灌肠 。一旦症状缓解,应逐渐停用灌肠剂,并将口服柳氮磺吡啶(SASP)或美沙拉秦(5-ASA)减至维持量 。若无效,可改用泼尼松40~60mg/d口服 。注意补充铁剂,亦可适当加止泻剂缓解症状 。维持治疗用柳氮磺吡啶(SASP) 1~2g/d,或美沙拉秦(5-ASA)1.2~2.4g/d 。
④重型或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该型患者常有全身症状 , 易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需住院观察治疗 。迄今为止的主要治疗药物是皮质类固醇,重症病例还可点滴免疫抑制药或行结肠切除术,主要措施为胃肠外营养以便肠道休息和静脉用皮质类固醇 。静脉营养同常规方法,皮质类固醇可用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输注,每8小时1次,或泼尼松龙30mg静脉输注 , 每12小时1次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16~20mg每8小时静脉输注1次 。后两种药物较少有钠潴留和钾丢失的副作用 。效果不明显时可联用美沙拉秦(5-ASA)灌肠或氢化可的松灌肠,2次/d,亦可联用抗生素 。对皮质类固醇无效者,用小剂量环孢素2mg/(kg d)持续静滴,可缓解病情,避免紧急结肠切除术,并可适当减少皮质类固醇用量 。此外,有人采用粒细胞吸附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粒细胞吸附疗法指从血中除去粒细胞、单核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等活化的白细胞,从而抑制炎症的疗法 。粒细胞吸附器是一种血液滤过器,内部为充填乙酸纤维素的小珠 , 患者静脉血由此流过后,约60%的活化粒细胞、单核细胞被吸附 。该疗法每周1次,每次1h , 5次为一疗程,由于这是对症疗法,需定期维持治疗 。粒细胞吸附疗法可适用于多种炎症性疾患,其有效率达58.5% , 较皮质类固醇疗效44.2%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8.5%,而皮质类固醇达42.9% 。
⑤慢性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部分患者对柳氮磺吡啶(SASP)、美沙拉秦(5-ASA)、皮质类固醇无效,但又不愿手术治疗时,可用硫唑嘌呤治疗,从50mg/d开始,逐渐加量,最大量为2mg/(kg d) 。虽有效率达60%~70% , 但起效需3~6个月,因此,常在治疗初期需用泼尼松维持治疗至少2个月才减量 。若用巯嘌呤(6-巯基嘌呤)或硫唑嘌呤6个月后仍无效 , 可改用甲氨蝶呤(氨甲喋呤)2.5mg/周口服,逐渐加量至10~15mg/周,亦可25mg/周肌注 。需8~10周才见效 。
2.外科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多数经内科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但仍有20%~30%病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而获得根本性治愈 。手术适应证包括:①内科治疗无效,长期持续或反复发作,患者营养状态差、丧失劳动力,儿童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者 。②结肠纤维瘢痕狭窄造成梗阻或失去功能而持续腹泻者 。③发生或可能发生癌变者 。④UC暴发性发作或中毒性巨结肠经短时(2~3天)内科治疗无效者 。⑤出现急性并发症者,如结肠穿孔或将要穿孔 , 大量便血 。⑥肠外并发症尤其关节炎不断加重者 。
近10多年来,由于外科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腹腔镜和吻合器的广泛应用,外科治疗有较大发展 , 在治疗观念上有较多的更新,术后功能不断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 。手术方式目前主要包括:回肠、结肠造口术;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 。但术前应充分估计病情 , 明确病变范围,合理选用手术方式 。
(1)回肠结肠造口术:主要用来治疗中毒性巨结肠、一般情况极差、不能耐受肠段切除的病例 。单纯回结肠造口术使扩张结肠减压,待病情好转后行二期肠切除术 。但中毒性巨结肠肠壁脆弱 , 缝合极为困难,所以近期该手术多为一期肠切除术取代 。
(2)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total colectomy and ileorectal anastomosis):此手术适用于直肠未发现病变者,操作简便,术后排便功能好,是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leac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问世前惟一可避免永久回肠造口的手术 。但保留的直肠存在疾病复发甚至癌变的可能 , 故须术后经常随访内镜检查 。目前回直肠吻合术临床应用较少 。
(3)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total proctocolectomy with ileostomy):是最彻底最传统的手术 。切除了有病变的全部肠管后,虽无病变复发和癌变的后顾之忧,但存在粪便和粪袋处理困难等诸多问题,给患者会带来长期生活上和精神上的负担 。
(4)IPAA:近年被广泛用于治疗UC、家族性息肉病及某些直肠良性疾病,是较理想的手术 。IPAA术是在切除病变的全部直肠黏膜和结肠 , 防止疾病复发和癌变的基础上,经直肠肌鞘内拉出回肠袋与肛管吻合 , 保留肛门括约肌和自制排粪功能 。盆腔内贮存袋的建立是回肠肛管直接吻合的巨大进步 , 大大减少了排便次数,从而取代了回肠肛管直接吻合术 。
二、预后
国内溃疡性结肠炎以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为多,轻症及缓解期长者预后较好,病变只局限于直肠者预后良好 。年过60岁或20岁以下者,病情往往较严重,常有并发症,低血钾、低蛋白血症、病变范围又广者,预后差 。伴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并不影响预后 。并发结肠穿孔或大出血时,预后较差;病程超过10年者,癌变率较高 。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 ,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护理措施 。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预防】
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避免感染疾病发生,保持较长的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 。
【治愈标准】
二、近期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 。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 。
三、有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 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 。
四、无效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溃疡性结肠炎 ,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怎样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