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丑心理:芙蓉姐姐为什么这么红


审丑心理:芙蓉姐姐为什么这么红

文章插图
在北京,清华大学的“边缘人”芙蓉姐姐靠S型的夸张POSE火遍全国 , 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生芙蓉哥哥也以S型造型名声大作 。一位自称叫于窜红的男人夸奖芙蓉姐姐“在我们不要脸的族群中,你已经出类拔萃登峰造极”,同时,他发誓以“不要脸”的姿态为大众制造笑声,其个人博客因此“一贱成名” , 点击率飙升 。在南京 , 菊花姐姐也以勇敢的“呼啦圈”一舞出名 。在成都,有“红衣主教”之称的黄薪在超级女声选拔赛上以一曲“小猪歌”红遍长江上下 。
将这些网络明星称作“丑男丑女”,只是这位网友的看法,但无疑 , 这些网络明星不是经典的“偶像派”,其成名无法用以往的套路来理解 。
这些网络明星中,芙蓉姐姐最红火,几乎所有的论坛都在谈论她的照片、她不可思议的成名历程 , 无数的网友发出“为什么”的疑问,无数的网友也试图做出解释 。不仅如此 , 关于芙蓉姐姐的新闻也出现在传统媒体上,许多采访人员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
本文将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并解答两个问题:芙蓉姐姐为什么会成为芙蓉姐姐,她的心理机制是什么?芙蓉姐姐为什么会红,大众究竟怎么了?
“芙蓉姐姐”现象背后
舆论对芙蓉姐姐的评论普遍是“超级自恋”,一位网友的经典评论是“智商、情商超低 , 自我感觉超好” 。不过,芙蓉姐姐的关键词不是“自恋”,而是“表演” 。
每个人都有自恋的一面 , 也有爱表现的一面 。但是,如果这两者发展到极致,就会演变成自恋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 。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超级自我中心主义,但区别也很明显,自恋型人格内向、冷漠,表演型人格外向、热情 。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自恋型人格者可以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而表演型人格者一定要活在他人的注目下 。
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喀索斯可以一整日一整日地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深深地相思 , 直到憔悴地死去 , 最后化作水仙 。他是超级自恋的 , 也是超级孤独的 。
但孤独的自我欣赏不是芙蓉姐姐所喜好,她必须要赢得别人的欣赏 。孤独的自我欣赏是自恋型人格的自恋养料,喧嚣的他人欣赏则是表演型人格的表演力量源泉 。
纳喀索斯只需要看着自己的倒影就认为自己最美丽了,但芙蓉姐姐必须得到点击率 。
她不是一朵“恶之花”
芙蓉姐姐没有“罪” 。她只是卖力地跳舞,她还不是一朵“恶之花” 。她的表演夸张而天真,但没有精心的诱惑,不必对她挥舞道德的大棒 。
并且 , 如果理解了芙蓉姐姐的心理机制,都不必对她进行口诛笔伐 。
对自己有利的归因和幻想是表演型人格的基石,他们笑纳一切赞美,将一切批评视为“妒忌”“不理解”,将一切缺点想象成优点,这导致了超级的自信,而超级的自信令他们非常自如地进行超级夸张的表演 。超级夸张的表演引来了他人的瞠目结舌,他们将所有的瞠目结舌都想象成对自己的赞美 , 于是更自信,于是表演的动力更加强大 。这种“赞美循环”是表演型人格的动力运作机制 , 会让他们一直夸张地表演下去,直到观众们全部厌倦 。
这种赞美循环,比较专业的说法是“超级积极的自我暗示” 。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表演型人格者像是回到了童年 。和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们常常将幻想当成事实来讲述 。但有经验的家长知道,不能因此去批评孩子撒谎 , 因为孩子们在讲述想象的时候,是当作事实来讲的 , 并非有意的撒谎,芙蓉姐姐也是如此 。
譬如,芙蓉姐姐说她的腰围是1尺6,至于实际情况如何,网友不必太认真,不必因此抨击她“骗人”,因为她的确认为如此,并非有意“撒谎” 。
“过滤器”过滤了不利信息
一位朋友对我说,她很佩服芙蓉姐姐,因为她是如此勇敢 , 似乎什么障碍都能一跃而过 。这种“佩服”是一种误解 。
因为,对于表演型人格来说,阻碍他们表演的障碍——如别人的嘲讽、自己的失误以及随后的内疚、自责等基本是不存在的 。在“赞美循环”的工作机制之下,她的眼睛、耳朵都有了一个马力强大的“过滤器” , 只接纳了赞美,过滤了所有不利因素 。
赞美听得太多,一般人会内疚,担心自己配不上,但表演型人格很少会有这种内疚 。
并且,他们总感觉外界的赞美还不够,于是不断地幻想出一些自己的优点 , 并将这些幻想等同为事实,从而收获了充足的自我赞美 。
至于批评、辱骂、指责与嘲讽等“障碍”,在表演型人格那里是不存在的 , 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些障碍,甚至还会将这些“障碍”一概归结为别人的“妒忌”“不理解”“别有用心”等 。
于是 , 这些障碍反而进一步让他们的自我感觉更良好,表演也就变得更变本加厉 。
【审丑心理:芙蓉姐姐为什么这么红】

审丑心理:芙蓉姐姐为什么这么红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