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知识

1、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 , 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 。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清代被迫中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 , 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 。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 。
【汉服文化知识】2、中国又称『华夏』,这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 。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 。《周易·系辞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 。周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汉服是礼仪的载体 。《春秋左传正义》疏:“夏 , 大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 , 谓之华 。华,夏一也 。”华夏皆谓中国 , 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 。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 。中国者 , 聪明睿知之所居也 。万物财用之所聚也 , 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 , 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 。《尚书正义》注:“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 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 。五胡乱华之时 , 原先在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平民纷纷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 , 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 。

汉服文化知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