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1、“之”在句子中往往跟在谓语后面做代词 , 充当宾语;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先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君主)考虑谋划这件事 。)
2、当“之”后面是表地点的名词时,会用作动词 , 翻译为“到……去”;如“吾欲之南海”(清朝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译文:我想到南海去 。)
3、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西汉司马迁《鸿门宴》)”(译文: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
4、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魏晋李密《陈情表》)”(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 。)
5、宾语前置中的“之”没有具体意义,只起到提宾的作用 , 可不翻译;如“何厌之有?(先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6、定语后置中的“之”没有具体意义,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翻译;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先秦荀子《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
7、跟在时间词语后面作为“音节衬词”,不翻译;如“久之 , 能以足音辨人 。(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