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拍摄对象调整镜头高度

结合不同被摄体思考镜头的高度的方法如下:
根据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来决定相机高度
人像摄影中,相机的高度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是因为相机从不同的高度拍摄,被拍摄者的脸会有很大不同 。如果从脸部以下的位置拍摄,就会把鼻孔拍进照片,所以在拍摄女性人像时特别要注意相机的高度 。拍摄者还应该考虑自己的身高,结合自己与被拍摄者的身高差来决定相机高度 。决定相机的高度时应该以被拍摄者的身高、而不应该以拍摄者的视平线高度(眼高)为基准 。当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身高差距很大的时候 , 应该上下调节相机高度,寻找出符合拍摄意图的角度 。在这里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分别以200厘米、155厘米(被拍摄者眼部的高度)、100厘米(被拍摄者肚脐的高度)和50厘米(被拍摄者膝盖的高度),拍摄了被拍摄者的全身照片 。一起来观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成像特征吧 。
观察不同镜头高度和焦距带来的全身人像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使用16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10mm)广角镜头拍摄
16mm的镜头会产生强烈的透视感 。改变相机高度会给照片带来完全不同的印象 。从高角度拍摄时极端的变形会让头显得很大 。而从低角度拍摄的优点是腿会显得很长,但是鼻孔也会被拍得很清楚 , 这点需要注意 。另外,广角镜头的特殊成像效果让画面四周看起来向外侧拉伸,于是被拍摄者的头或脚会比实际看起来要大 , 拍摄者应该在理解广角镜头成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拍摄 。
使用50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31mm)广角镜头拍摄
没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透视感,成像很自然 。所以改变相机位置并不会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印象差异 。即使从最高的位置拍摄,被拍摄者的头部也并没有显得很大,看上去很自然 。被拍摄者和相机之间拍摄距离也正合适,可以说这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焦距 。另一方面,透视感虽然轻微但依然存在,所以从被拍摄者脸部的高度拍摄的话,会让腿看上去显得有些短 。
使用85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53mm)中远摄镜头拍摄
可以说不管从什么高度来拍摄,被拍摄者的成像几乎都相同 。背景的变化和16mm镜头相比也相对安定,不会发生骤然不同的现象 。成像特性和50mm镜头相似,但是变形更小 。拍摄时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正合适 。这样的距离使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能够用语言交流,拍起来也更轻松 。这种平衡也是85mm镜头被称为人像镜头代表的原因之一 。
使用200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125mm)远摄镜头拍摄
使用200mm镜头时视角有所变窄,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离得更远 。所以,相机高度差带来的拍摄角度差异也更小 , 背景的移动也较小 。被拍摄者的成像和相机的高度也几乎没有关系 。总的来说,相机的高度差异带来的整体印象变化很小 。如果想要拍摄全身清晰的照片 , 使用焦距较长的镜头会较为方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 使用远摄镜头在拍摄时和被拍摄者的交流会有所不便 。
人像摄影没有定规应该重视感觉自由拍摄
【如何根据拍摄对象调整镜头高度】照片中被拍摄者的印象会因使用的镜头和拍摄时相机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镜头焦距越短,这样的变化就会越明显 。只是提高到200厘米左右的高度拍摄,照片的印象也会迥然不同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一般强调的都是光圈和背景虚化方面的技巧 。但是如果能够理解拍摄时相机高度和被拍摄者的关系 , 就更容易拍出想要的效果 。在实际拍摄中也考虑这一要素,并结合之前解说的曝光和对焦等要素 , 就能拍出得意的作品 。拍摄者首先要考虑展现被拍摄者的哪一面 , 再选择合适的镜头,然后决定拍摄的高度 , 确定照片的整体氛围 。人像摄影并无定规,拍摄者的感觉非常重要 。在掌握了典型拍摄方式的基础上,充分理解镜头特性 , 再对拍摄角度下一番工夫,就能拍摄出别具一格的人像照片 。

如何根据拍摄对象调整镜头高度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