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艾滋病症状,尤其是艾滋病的早期症状,艾滋病有什么表现?得了艾滋病会怎样?以及艾滋病有哪些并发病症,艾滋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艾滋病常见症状:
典型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免疫力降低、HIV感染、反复感染
一、症状
一、症状
1.临床上将其分为四期,表现为渐进的和连贯的发展过程 。
1).急性感染期:感染HIV后,HIV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 。此后,进入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感染期 。
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 。起病急骤,出现发热出汗、头痛、咽痛、恶心、厌食、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红斑样皮疹、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或血小板减少 。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 , 表现为头痛、神经系统症状和脑膜刺激症 。
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 , 单核细胞增加 。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4/CD8细胞比例可无明显变化 。此期持续一两个星期 。由于此期症状无特征性,且较轻微,常易误诊为感冒而被忽略 。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 。
2).无症状感染期:此期感染者除血清HIV抗体阳性外 , T细胞数量可进行性减少 。但病毒在持续复制,且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
临床症状:无 。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大,现在认为是2~10年 , 一般6~8年 。这对早期发现患者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
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亦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ersistantgeneralizedlymphadenectasissyndrom,PGL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综合征(AIDSrelatedcomplex , ARC)"等 。
临床症状: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直径1cm,持续3个月以上,淋巴结肿大多对称发生 , 触之质地韧、可自由活动,无压痛,对一般治疗无反应 。常伴有疲劳、发热、全身不适和体重减轻等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可诊断为属此期 。部分病例肿大的淋巴结年余后消散,亦可重新肿大 。约30%患者可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有的患者出现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甚至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 。部分患者已有免疫缺陷的表现 , 除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 , 反复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 。
但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取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将淋巴结肿大等归入无症状感染期,但全身一些表现归入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 。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
临床症状:除具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的特征外,可有明显的发热 , 疲乏、盗汗,出现不易控制的体重减轻(>10%) , 持续性腹泻,持续性发热(>38℃)3个月以上等临床表现;并出现严重的免疫缺陷的临床表现,如细胞免疫反应迟缓 , 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且常有多种病原体引起感染和肿瘤并存 。
容易受感染的系统或器官波及:
A)皮肤黏膜表现:多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有皮肤黏膜感染 。常见黏膜感染有口腔黏膜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一般无症状 。波及咽部及食管时 , 引起严重吞咽困难 。皮肤感染有复发性单纯疱疹性口炎、慢性单纯疱疹性肛周溃疡、带状疱疹、水痘、皮肤真菌感染及甲癣等 。同性恋者还可发生肛周尖锐湿疣和传染性软疣 。脂溢性皮炎样病变常发生在患者的生殖器 , 头皮、面、耳及胸等处也可见到,表现为红斑样、角化过度的鳞屑斑 。在面部常呈蝶形分布 。病因不明 。
B)泌尿系统: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肾损害的发生率约为20%~50% 。机会性感染是引起肾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感染引起的体液及电解质异常、败血症、休克、肾毒性抗生素的使用及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肾损害 。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可引起免疫复合物肾炎 。病理变化为局灶性或弥漫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萎缩及局灶性间质性肾炎等 。HIV本身亦可能引起肾损害,导致HIV相关肾病 。病理改变以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最多见 , 特征性变化有肾小球血管丛塌陷,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显著肿胀与肥大,间质水肿、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微囊泡形成 。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内皮细胞小管网状包涵体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静脉药瘾者较多见,海洛因及其污染物作为抗原,可引起免疫反应性肾损害 , 导致海洛因相关肾病 。其病理改变也以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多见,但肾小球血管丛塌陷、肾小管微囊泡及肾小球内皮细胞小管网状包涵体等不及HIV相关肾病明显 。临床上可有蛋白尿、氮质血症,或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或尿毒症等 。其中海洛因相关肾病可在半年至6年的时间内进展为尿毒症,而HIV相关肾病可于2~4个月内迅速发展至尿毒症 。
C)呼吸系统:主要是机会性感染引起的肺炎、卡波齐肉瘤以及肺结核等 。
艾滋病导致的肺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的结核最常见于肺部,除具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胸痛等常见症状外,还有普通结核病的症状,如发热、盗汗、厌食及体重减轻等 。有时其临床表现与卡氏肺孢菌肺炎或其他机会性感染难以区别 , 须借助病原学检查及X线检查来鉴别诊断 。
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孢菌(肺囊菌)过去认为属原虫,称为卡氏肺孢子虫,现根据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证实属于真菌 。该菌引致感染最为常见,约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部感染的80%,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的致死原因 。本病是由肺孢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肺内弥漫性、间质性和肺泡性水肿 , 肺泡内充满泡沫状水肿液及大量肺孢菌 。肺泡壁变性坏死,肺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发绀、通气功能障碍;X线检查呈间质性肺炎表现 。症状进行性加重,可死于呼吸衰竭 。在痰、胸腔积液、气管灌洗液或气管内膜活检中找到病原菌可诊断本病 。此外,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隐球菌、类圆线虫、军团菌等亦可引起肺炎 。
卡波齐肉瘤:在有广泛皮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临床上诊断的肺部卡波齐肉瘤约为20%,尸检的发现率为50% 。但在不伴有皮肤黏膜损害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肺部卡波齐肉瘤较少见 。大多数本病患者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但约40%的患者可无任何这类表现 。大面积支气管内膜损害时可有喘息 , 喉部受累时可发生喘鸣 。这些损害导致出血时 , 可有咯血 。支气管镜检查或气管内膜活检可诊断本病 。胸部X线检查亦有助诊断 。
D)中枢神经系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进行性痴呆、幻觉、癫痫、肢体瘫痪、痉挛性共济失调、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及脑神经炎等 。除HIV引起的进行性亚急性脑炎外,最多见的是隐球菌脑膜炎 , 临床表现可参见相关章节 。其他还有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亚急性脑炎、弓形虫性脑炎、类圆线虫感染、鸟分枝杆菌感染、脑淋巴瘤及卡波齐肉瘤等 。尤以播散性类圆线虫感染为严重,常危及生命 。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检查,头部X线及CT检查 。
E)消化系统:约3/4以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可出现消化系统病变,波及胃肠道的各个部分 。假丝酵母菌(念珠菌)属,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等侵犯口咽部及食管,引起溃疡 。临床表现为吞咽痛、吞咽困难及胸骨后烧灼感,纤维食管镜检可确诊 。胃受累相对较少,偶尔可有白念珠菌引起的蜂窝织炎性胃炎,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胃炎 。卡波齐肉瘤亦可侵及胃,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巨细胞病毒、鸟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及药物等可引起肉芽肿性肝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等 。卡波齐肉瘤及其他淋巴瘤亦可侵及肝脏 。各种感染及肿瘤亦可侵犯胰腺,但诊断较难 。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鸟分枝杆菌及卡波齐肉瘤等侵犯肠道,引起腹泻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腹泻、脓血便等 。其中肠道隐孢子虫感染较为常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腹泻,水样便可达数月之久 , 易致患者死亡 。诊断依靠粪检、X线、肠道纤维镜检或肠黏膜活检等 。直肠肛门癌在男性同性恋者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较为常见,可能由慢性肛周疱疹发展而来 , 或在性接触时传染乳头状瘤病毒所致 。
艾滋病人的急性阑尾炎:AIDS病人患急性阑尾炎虽然为数不多,腹痛和腹部体征与AIDS病具有的机会致病菌感染的胃肠道表现相似 , 因此诊断较为困难 。其误诊率高,并发症多,亟待胃肠道外科医生注意 。
F)血液系统:血液系统异常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较常见 。主要包括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
G)眼部受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受累亦较常见,但易被忽视 。据文献报道,AIDS有40%~92.3%并发眼部病变,其中眼底损害更为多见 。可发生于HIV感染本身,亦可发生于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继发感染 。
H)其他:常见有巨细胞病毒及弓形虫感染引起的视网膜炎,眼部卡波齐肉瘤等 。HIV本身以及机会性感染或肿瘤亦可累及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等,但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或轻微,可能与发生率较低或不等这些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出现患者即已死亡有关 。某些患者常有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并伴有体重下降、全身不适及乏力等 。有些病例的骨髓、淋巴结或肝活检标本中证实有分枝杆菌属细胞内感染,其预后可能比单纯合并肺部分枝杆菌属感染更差 。
2.儿童感染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 。其余患者是在医院输血或在艾滋病高发区农村卫生所治病而感染的(使用不洁注射器所致) 。
小儿时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小儿感染HIV后,约经过5年左右的潜伏期才出现症状,绝大多数宫内HIV感染的婴儿在出生时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正常 。15%~25%围生期HIV感染的婴儿在生后数月发?。院竺磕暝家?0%的比例增加 。
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很少接触外来抗原,生成的免疫记忆细胞数量少 , HIV感染后免疫系统损害较成人严重,潜伏期短,出现症状早 。
二、诊断标准
我国为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需要,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借鉴WHO和美国CDC的有关HIV感染分类和AIDS诊断标准,于1996年制定了我国HIV感染和AIDS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分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及AIDS病等 。
1.急性HIV感染
(1)流行病学史:同性恋或异性恋者有多个性伴侣史,或配偶或性伴侣抗HIV抗体阳性;静脉吸毒史;用过进口的因子Ⅷ等血液制品;与HIV/AIDS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有过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史;出国史;抗HIV抗体阳性者所生的子女;输入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 。
(2)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 , 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脾大 。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起病后下降,以后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CD4/CD8比值>1;抗HIV抗体由阴性转阳性者,一般经2~3个月才阳转,最长可达6个月,在感染窗口期抗体阴性;少数患者初期血液P24抗原阳性 。
2.无症状HIV感染
(1)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 。
(2)临床表现: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 。
(3)实验室检查:抗HIV抗体阳性 , 经确认试验证实者;CD4淋巴细胞总数正常或逐年下降,CD4/CD8>1;血液P24抗原阴性 。
3.AIDS
(1)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 。
(2)临床表现: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低热>1个月;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cm);慢性腹泻>4次/d , 3个月内体重下降>10%;合并有口腔假丝酵母菌(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孢菌肺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形虫?。?隐球菌脑膜炎,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黏膜的卡波齐肉瘤,淋巴瘤等;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
(3)实验室检查:抗HIV抗体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者;p24抗原阳性(有条件单位可查);CD4淋巴细胞总数0.2 109/L或(0.2~0.5) 109/L;CD4/CD8<1;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 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可找到上述各种合并感染的病原学或肿瘤的病理依据 。
三、分类
AIDS由HIV感染所引起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在AIDS病人中分离得到两种类型的HIV , 即HIV-1和HIV-2 。HIV-2的基因组和HIV-1仅有约40%-50%的同源性 。两型所引起的病变相似 。
HIV-1
包括中国在内,全球流行的主要病株 。分为3个亚型组和13个亚型 。
HIV-2
主要局限于非洲西部和西欧,北美有少量报告,传染性和致病性均较低 。1999年起中国也在部分地区发现少数感染者 。
HIV-2的基因组和HIV-1仅有约40%-60%的同源性 。
以上是对于艾滋病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艾滋病并发症,艾滋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艾滋病常见并发症:
毛状白斑、鹅口疮、细菌性肺炎、弓形体病、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贫血、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肠炎、肝炎、宫颈癌、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脉络膜炎、淋巴瘤、意识障碍、溶血性贫血、伤寒、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脑膜炎、皮肤念珠菌病、网膜炎、乙肝、营养不良、肺结核、肺炎、血管瘤、隐球菌病、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脱水、单纯疱疹、念珠菌病、口角炎、肉瘤、念珠菌性阴道炎、阴道炎、结核病、脑病、皮炎
一、并发病症
艾滋病并发症发生部位多系统受累者达86.6%,以消化、呼吸、血液和淋巴系统为主 。并发症依次为细菌性肺炎、口腔毛状粘膜白斑、鹅口疮、各种感染性腹泻、贫血和消耗综合症 。机会性感染占所有并发症的80.6%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弓形虫、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均较低 。我国AIDS并发症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与国外报告相差较大,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 。
1.机会性感染
(1)原虫感染:
A)弓形体?。撼S型吠础⒎⑷取⒛阅つ匝住⑹油ぢ雎缒ぱ椎?,诊断主要靠检测血中抗弓形体IgM抗体(+)或头颅CT见典型环圈状病变 。艾滋病人得弓形体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体病,其发生率为26% 。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发热等 。CT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局灶性病变 。依据组织病理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体 。极少数弓形体累及肺部(1%) 。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 。人的感染途径,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 。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
B)隐孢子虫肠炎:主要有腹泻,为水样便 , 有时量很多,可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 , 人感染后 , 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 , 每天失水3~10升 , 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 。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
C)卡氏肺囊虫性肺炎:主要发生于肺部 , 可导致呼吸困难、持续的咳嗽,发热等 。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 。人的肉眼看不见,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养方法也找不到 。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 。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 , 过去仅发现于战争、饥饿时期的婴幼儿 , 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患儿 。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感染,约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发生一次卡氏肺囊虫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时,首先有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周 。发热(89%)和呼吸急促(66%)为肺部最常见的体征 。某些人肺部还可听到罗音 。卡氏肺囊虫肺炎常复发,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 。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胸片显示两肺广泛性浸润 。但少部分患者(约占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极少异常 。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24例,未见异常者8例 。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 。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 。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
(2)细菌性感染: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常继发于一些并发症 , 最多见的是结核杆菌和鸟型分支杆菌,临床肺结核进展很快 , 可见空洞和痰菌阳性,治疗较困难亦有全身播散性结核 。
A)分歧杆菌感染:可以感染体内几乎所有的器官 , 导致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发热、夜间多汗、体重下降、胃痛以及腹泻等 。为艾滋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肾、血液、骨髓、胃肠道、淋巴结等,其表现为发热、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为非特异性,确诊靠病原分离培养及活检 。
B)沙门菌感染:其引起的症状有:严重的腹泻、发热、寒战、腹痛以及偶尔的呕吐等 。
C)杆菌性血管瘤?。河裳艿脑錾穑?表现为皮肤或其它器官的肿瘤样肿块 。
D)结核杆菌感染:结核病常发生于有艾滋病感染但尚无艾滋病的病人,这可能因为结核杆菌的毒力强于其它与艾滋病相关的病原体,如卡氏肺囊虫等,所以结核病更易发生于免疫缺陷早期 。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结核病人有肺结核,其症状和体征常很难鉴别于其他艾滋病相关的肺部疾病 。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扩散性的感染 。艾滋病感染病人并发结核最突出临床特征是高发肺外结核,艾滋病伴结核病人或发现结核而诊断艾滋病人中70%以上有肺外结核 。艾滋病伴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为淋巴结炎和粟粒性病变,还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 。
E)细菌性肺炎 。
F)其他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等的感染 。
(3)真菌感染:
A)常见口腔念珠菌感染,亦有食管气管或结肠念珠菌感染,导致口腔、舌、食道或阴道等部位的粘膜出现炎症及厚的白苔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 , 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粘膜上,可从皮肤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养出来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机体菌群失调时,可使白色念珠菌变为致病菌导致念珠菌感染 。可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后者多见为鹅口疮--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齿龈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剥离,露出鲜湿红润基底 。多见于严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 。如果同性恋者持续有鹅口疮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将发展为艾滋病的指征 。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难及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道镜检查可见食道粘膜有不规则溃疡和白色伪膜 。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内脏念珠菌病等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和求助于真菌检查 。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近年发现卡氏肺孢子虫的DNA更像真菌,因此将之归在真菌性感染 。主要表现为低热、干咳少痰,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体检有轻度紫绀,两肺偶有痰鸣音,很少闻及湿啰音,血气氧分压下降明显 , 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斑片阴影,严重时两肺有大片融合阴影呈毛玻璃状,若作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可找到卡式肺囊虫滋养体和包囊;
C)隐球菌脑膜炎及组织胞浆菌或青霉素的全身性感染:可以出现头痛、高热、颈部僵硬、对光线过于敏感等症状 。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 。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经呼吸道,偶可经肠道或皮肤入侵致病 。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 。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及脑膜刺激症状 。肺部隐球菌,以亚急性或慢性发病 , 伴咳嗽、粘痰、低热、胸痛、乏力、X线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 。对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确诊 。
(4)病毒性感染:可见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HZV)、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等感染 。
A)巨细胞病毒感染:破坏眼睛(可能致盲)、消化系统、肺或其他器官 。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 。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 。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 。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 。根据Guarda等对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见的诊断是巨细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济氏肉瘤(l0例) 。所有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播散性,并且经常影响两个或多个器官 。
B)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和丙肝 。
C)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明显增加妇女得宫颈癌的风险 。
D)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耗圆扛腥拘约膊?。症状有:言语困难,身体的某一侧出现虚弱,视力丧失 , 上下肢的麻木感等 。
E)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生殖器疱疹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 。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 。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 , 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 , 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
F)EB病毒: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 , 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 , T细胞减少等 。
2.恶性肿瘤
(1)卡波济肉瘤:可在皮肤或黏膜上包括肺和食道胃肠均可见,诊断需靠活检做病理检查 。
(2)淋巴瘤:常有持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诊断亦要靠活检送病理 。
(3)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于淋巴细胞,艾滋病毒感染后患此癌症的风险增高 。
3.常见营养不良:由于发热、腹泻各种感染或肿瘤消耗过多,而患者又食欲减退,时间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于恶液质 。
【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并发症】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艾滋病症状,艾滋病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 , 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艾滋病”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并发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