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病因,尿路感染的原因


尿路感染病因,尿路感染的原因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尿路感染的病理病因,尿路感染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一、尿路感染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多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感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
二、发病机制
【尿路感染病因,尿路感染的原因】尿路感染是由致病菌入侵所致 , 其发病机制与病原菌感染有关,病原菌入侵感染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分以下几种 。
1.上行性感染 大约95%的尿路感染 , 其病原菌是由尿道经膀胱、输尿管而上行到肾脏的 。正常情况下,尿道口上端1~2cm处有少量细菌存在,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尿道黏膜损伤时,细菌才能入侵、繁殖 。尿液的冲洗,尿液中的IgA、溶菌酶、有机酸,黏膜的完整性 , 膀胱移行上皮分泌的抗黏附因子(Muein)均能抵制病原菌的入侵 。近年来电镜证实,大肠埃希杆菌表面有许多P菌毛 , 它们能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于尿路上皮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从而使菌体紧密黏附在尿路上皮细胞上,避免被尿液冲洗掉 。大肠埃希杆菌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荚膜(K)抗原,多糖类的K抗原能抑制吞噬细胞杀菌活性,与其致病力直接有关 。变形杆菌无P菌毛和K抗原,不易黏附于膀胱的移行上皮,但能黏附于外生殖器的鳞状上皮细胞上 。留置导尿管、尿路结石、刨伤、肿瘤、前列腺增生肥大、先天性尿路畸形(包括膀胱壁内输尿管、括约肌发育不全引起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元性膀胱等均是上行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
2.血行性感染 血行性感染仅占尿路感染的3%以下 。肾的血流量占心搏出量的20%~25% , 败血症、菌血症时,循环血中的细菌容易到达肾皮质 。糖尿病、多囊肾、移植肾、尿路梗阻、肾血管狭窄、镇痛剂或磺胺类药物的应用等增加了肾组织的易损性 。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直接感染机会罕见,经淋巴道感染尚未证实 。
3.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如肾及输尿管结石、尿道狭窄、泌尿道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液潴留,使细菌容易繁殖而产生感染 。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肾下垂或肾盂积水等均可使尿液排泄不畅而致本病 。
(2)泌尿系统畸形或功能异常:如肾发育不全、多囊肾、海绵肾、蹄铁肾、双肾盂或双输尿管畸形及巨大输尿管等,均易使局部组织对细菌抵抗力降低 。膀胱输尿管反流使尿液由膀胱反流到肾盂,因而增加了患病机会 。神经元性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 , 导致尿潴留和细菌感染 。
(3)尿道插管及器械检查:导尿、膀胱镜检查、泌尿道手术均可引起局部黏膜损伤,把前尿道的致病菌带入膀胱或上尿路而致感染 。据统计,一次导尿后持续性菌尿的发生率为1%~2%;留置导尿4天以上,则持续性菌尿发生率为90%以上 , 并有致严重肾盂肾炎和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危险 。
(4)女性尿路解剖生理特点:女性尿道长度仅3~5cm,直而宽 , 尿道括约肌弱,细菌易沿尿道口上升至膀胱 , 同时尿道口与肛门接近,为细菌侵入尿道提供条件 。尿道周围的局部刺激,月经期外阴部易受细菌污染,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患,妊娠期、产后及性生活时的性激素变化 , 均可引起阴道、尿道黏膜改变而利于致病菌入侵 。故成年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男性8~10倍 。
(5)机体抵抗力减弱: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总之 , 尿路感染的发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概括起来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带有P菌毛的细菌菌落在肠道和尿道口周围并播散至尿道 。
②通过尿液反流,细菌在泌尿道内逆行并与泌尿道的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局部繁殖 , 产生炎症 。
③通过输尿管中尿液的湍流,细菌上行至肾脏,如炎症没及时控制,则肾组织损伤,最终发生纤维化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尿路感染病因,尿路感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 , 更多有关尿路感染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尿路感染”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尿路感染病因,尿路感染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