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栓塞手术后的护理


脑血管栓塞手术后的护理

文章插图

脑血管栓塞手术后的护理
1、脑血管栓塞手术后的护理
脑血栓患者在接受了取栓术治疗以后,患者的监护人、家属或者是负责患者病情的医护人员要监督并辅助患者术后的坐、站、走等各方面的康复训练工作 。脑血栓患者在成功进行了取栓手术以后,脑血栓的疾病状况会逐渐的好转,病人的肌力也会慢慢的恢复过来 。
但是脑血栓患者在刚接受了取栓手术以后,仍旧只能够平躺在床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脑血栓患者能够慢慢的接受半坐卧位 。在脑血栓患者能够适应半坐卧位以后,我们可以慢慢的将角度增高,等到脑血栓患者慢慢的适应了足够高的座位角度之后,我们可以鼓励并辅助患者慢慢的在床边坐起来 。
脑血栓患者在取栓术后能够成功在床上坐稳之后,我们可以接着尝试鼓励并辅助患者在床边扶着床,慢慢的站立起来 。等到脑血栓患者接受了取栓手术以后可以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独自站立,而且身体不会摇晃,能够平稳的站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行走练习了 。
2、脑血栓怎么形成的
它主要是在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脑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壁内膜粗糙不平,血小板易于粘附及聚集,甚至发生凝血;或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等 。当狭窄的脑血管发生完全堵塞,便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等病理改变,从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称为脑血栓 。
另外,血压偏低、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异常,都可促进脑血栓形成 。根据脑血栓形成的部位,临床分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如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等;以及锥-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如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等 。
3、脑血栓的前兆
哈欠不断
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
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
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
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 。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
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 。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
突然发生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 。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
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 。
脑血栓常见后遗症
1、脑血栓的后遗症中最多见的就是偏瘫 。偏瘫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 。脑血栓病人偏瘫发生在脑部病变的对侧,如果是左侧的脑出血或脑梗死,引起的是右侧的偏瘫,反之亦然 。偏瘫病人还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有时还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 。以上这三种症状,总称为“三偏” 。
2、当脑血栓发生在左侧时,言语功能有时会受到影响 。运动性失语表现为病人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说一些简单而不连贯的单字,旁人不能理解 。感觉性失语,即语言表达无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 。
3、脑血栓的范围较大或多次复发后,不少病人会有精神和智力的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连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 。病人还会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病态人格 。
【脑血管栓塞手术后的护理】
脑血栓病人吃什么好
桑叶汤
材料:桑叶6克、水2000毫升 。
做法:把桑叶放入砂锅中,加入2000毫升的水,用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喝汤即可 。
功效:有祛风、安神等功效,此方法特别适合有言语不清、口流涎水等症状的脑血栓患者 。
紫菜汤
材料:紫菜10克、水1500毫升,调味品适量 。
做法:在砂锅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然后加入洗净的紫菜,煮5分钟,再放入调味品拌匀,喝汤即可 。
功效:紫菜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不但能增强细胞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显着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脑血栓患者可以多吃 。

脑血管栓塞手术后的护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