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


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

文章插图
【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导读: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气候潮湿、温暖地区的外耳疾病 。……
我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易发生本病 。多数学者认为,致病的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引起者较为多见,其诱因为游泳、淋浴、中耳长期流脓、耳内滴入不适当的药物 。因此,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温暖的环境,使真菌容易生长 。另外,挖耳损伤也为继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
真菌性外耳道炎早期可无症状,但一般均有耳内发痒或奇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样分泌物 。若因炎症使脱落的上皮与菌丝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若有细菌感染 , 则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 。检查时多见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者烟灰色霉苔,其状如薄膜或粉丝,甚似发霉 。揭去苔膜,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或有少量渗血 。将霉苔置于载玻片上 , 滴加少许10%氢氧化钾溶液,盖妥并适当加温 , 若于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胞状物,即可明确诊断 。
治疗方面首先应清除外耳道苔膜,拭干创面,局部可搽敷或滴用2%龙胆紫酒精,3%水杨酸酒精,1%麝香草酚酒精,2%苦味酸酒精等 , 亦可喷用制霉菌素硼酸粉(每克硼酸粉中含制霉菌素1 0万单位) 。外耳道较干燥者亦可涂用制霉菌素油膏 。必要时可口服制霉菌素、曲古霉素等药物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湿热郁蒸肌肤 , 治宜燥湿清热止痒 。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白蔻仁 15g,藿香15g,茵陈12g , 滑石12g , 木通12g , 菖蒲12g,黄芩15g,薄荷10g,连翘12g,白鲜皮 1.5g,苦参12g,枳壳10g,甘草6g 。水煎内服 。外用耳炎灵滴剂搽患处;亦可用黄连10g,冰片3g , 浸入70%酒精50ml中泡24小时后 , 用酒精搽患处 。
(责任编辑:黄彬)

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