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重新分析白血病


从中医角度重新分析白血病

文章插图
导读:白血病在临床上是一种难治的疾?。?如不给予积极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在6个月到1年之内,甚至数天后即死亡 。白血病的治疗,在五十年代,只能使少数患者获得缓解 。六十年代以后,由于一系列新药的问世,虽然使治疗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因对该病还缺乏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还没能认识发生白血病的根本原因,所以对白血病的研治工作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
白血病在临床上是一种难治的疾病,如不给予积极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在6个月到1年之内,甚至数天后即死亡 。白血病的治疗,在五十年代,只能使少数患者获得缓解 。六十年代以后,由于一系列新药的问世,虽然使治疗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因对该病还缺乏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还没能认识发生白血病的根本原因 , 所以对白血病的研治工作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
成人白血病的治疗仍不抱乐观,如急非淋白血病,采用化疗及良好的支持疗法,也不过使缓解率达50%左右 , 若防治感染措施不力,成份血的供应不足,达到上述缓解仍有困难 。有人认为,虽然化疗药的不同组合 , 大剂量的使用 , 但总的趋势是化疗治疗白血病已经达到了一定限度,再有突破是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发挥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来研治白血病,是取得成果的关键 。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赖 , 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理论运用系统的观点,揭示客观物质世界新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 。它立足于整体,如实地从完整的有机的复杂系统中去把握对象 。这种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并把这一整体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从中找出共同性,规律性的方法,与中医的整体观念 , 辩证思想是一致的 。运用这种理论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科研思路 , 理论思维,从而揭示白血病发病规律,给攻克这一世界尖端,展现了极其乐观的前景 。
孙一民老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从人体的整体联系性探讨了白血病发病机制的规律和治疗特点,创建了大剂量甘寒养阴清热的“四鲜汤” 。他从辩证论治上,药物筛选上,处方用量上有了三大突破 。经过进一步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 。四鲜汤不仅能控制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对白血病的两大危害:感染、出血,也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使我国在白血病的治疗方面 ,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关于四鲜汤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 , 在另文中已作了介绍,今天仅谈一下关于中医辩证论治方面的几个问题 。
【从中医角度重新分析白血病】一、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探讨
(1)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的理论基础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 。中医古典医著《内经》中,用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对此作了高度的概括 。《素问:生气通天论》曾说:“生之本,本于阴阳” 。从而揭示了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的变化 。又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化气,阴成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进一步说明阴在人体是阳的物质基础,阳是阴的功能表现 。阳气的正常功能是以阴精为物质基础的,而阳气又是产生阴精的动力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这是阴阳的统一性 。然而,阴阳二者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 。二者靠相互间的制约 , 保持了其相对的平衡 。人体正是通过阴阳的这一协调平衡,维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如果体内的阴阳失调,相对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则会发生紊乱,而出现病理改变 。所以说任何疾病的发生 , 既是机体局部的病理改变 , 也是机体整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失调 。
(2)阴虚内热是白血病的主要病机
系统概念 , 系统思想是以整体观念和联系观念为特征的 。那么,白血病作为局部是造血系统的疾患,作为整体这一大系统 , 却与人体的阴阳失调,机体内环境平衡的破坏又密切相关 。孙老师在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实践中 , 不仅注意患者的血象,骨髓象等白血病本身的一些表现,更注意全面观察患者的所有临床表现 。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动态演变的特点,来分析寻求发病规律 。
临床上,白血病患者除了表现有发热、出血、贫血、浸润等四方面的症状外,大部分患者,常表现有五心烦热,自觉身热,不欲近衣被,口干喜冷饮,汗出,脉数或细数等虚热症状 。这类症状常可以追溯到发病前数月至数年 。经过40例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的统计学处理,表现有发热、五心烦热者37人,占总人数的93%;口干喜冷饮者27人 , 占总人数的68%;烦躁汗出或睡眠盗汗者25人,占总人数的63% 。这些看来和造血功能关系不大的偶然现象中,却包含了必然性的东西 。孙老师正是从这一现象的剖析中,抓着了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关键——阴虚内热 。
明朝张介宾说过:“阴不足则阳乘之,其变为热”,《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也说“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 。?。?迫也 。疾,急速之意 。“其变为热” , “脉流薄疾”,均是阳气亢盛的表现 。都说明了阴虚则易造成阳无以制,阳气亢盛而产生内热 。亢盛之阳则更伤阴液 。
故张介宾又说:“阴虚则内热,热必伤阴也” 。阴愈虚则火愈炽,火愈炽则阴更伤,如此反复,形成了阴虚内热体质 。在此基础上 , 若复感某些热邪毒素 , 毒热相加,愈燃愈烈,由量变到质变,导致白细胞的变异,恶性增生 。
热毒又进一步耗伤阴液,阴精亏虚,血无化源,而出现贫血等全血细胞减少 。
由此可见,阴虚内热是本病的关键 。内热是在阴虚基础上发生的 , 内热又可进一步损耗阴液 。这与西医认为“白血病患者在骨髓原始细胞大量扩张前,骨髓造血已有显著障碍的看法及正常血细胞的成熟受白血病细胞和由此种细胞释放的抑制因子的阻滞的认识是一致的 。
西医将白血病的病理概括为两点:一为大量恶性细胞的无限增殖;一为正常细胞的成熟受到抑制 。如果用中医的阴阳理论对此建立一个理想模型 , 可作出如下逻辑推理:
1、 阴虚 失去制约 阳气亢盛→功能亢进→造血异常→大量不成熟原幼细胞增殖

外来毒素 加重
2、 阴虚 造血物质基础不足 正常血细胞成熟受影响→全血细胞减少 。
阳热亢盛→异常造血→消耗阴液原料不足正常造血受影响→全血细胞减少 。
由此可以设想 , 阴虚内热不仅是机体内环境的阴阳失调,也使正常造血需要的微环境及其调节控制遭到了破坏 。
这种从疾病的整体联系、动态演变中寻求发病机制的系统观 , 从中医角度揭示了白血病的基本特征和其规律 。
二、治疗上的几点看法
(1)调整为其**,养阴清热是其根本 。
前面已经说过,机体的阴阳失调,内环境稳定性的破坏,是发生白血病的根本原因 。那么,调整机体阴阳的盛衰,恢复其自身稳定性,则是治疗白血病的** 。此即“必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
阴液亏则养其阴,阳热盛则清其热 。一养一清,使机体阴阳失调状态得以纠正,改变了机体的内环境,从而使恶性细胞失去增生的条件,达到不杀自灭的目的 。所以说,养阴清热的办法不是单纯的杀灭,而是调整转化的办法 。这也是四鲜汤用于治疗白血病的理论根据 。
(2)养阴清热——扶正与祛邪的有机配合 。
养阴清热是针对白血病既有阴虚又有邪热的特点设制的 。养阴与清热,虽一为扶正,一属祛邪,但由于这两种不同治则的有机配合,使扶正可以达祛邪的目的,祛邪又达扶正效果 。阴液充足则阳热得制;阳热得清则阴液易复 。这就是说“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 。这也是中医整体辩证思想在治疗学上的体现 。
临床上患者服药后,常首先反应的是:精神好转,面色转红润、饮食增加等,这一现象说明了养阴与清热,扶正与祛邪的有机结合 , 促使了正气的恢复 , 调动了机体的积极因素,给治疗疾病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一些因骨髓抑制,血象偏低,身体条件极差而无法实施化疗者,仍可望用四鲜汤来达到缓解 。
四鲜汤之所以在临床上对白细胞偏高者,能使其下降 , 对血象偏低者又能使其上升,这一双向调节作用,道理也在于此 。
(3)判明因果,治病必求其本 。
对出血感染的防治问题 。出血是白血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阴血的运行要靠阳气的推动 。若阳热亢盛,鼓动有余 , 则血液沸腾 , 溢于脉外而造成出血 , 所以中医称为血热妄行 。白血病的出血则多属于这种情况 。用大剂量清热凉血之法,不仅能治疗出血 , 也能予防出血,比起单纯见血止血的办法,实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治本之法 。
对于感染,中医则认为仍和阴虚内热有关 。正气虚弱,防御机制的下降 , 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没有内热,不引外邪” , 体内热毒炽盛,也常给细菌繁殖提供了可趁之机 。通过养阴扶正 , 使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增强,而不再发生感染,同样,清热解毒,清除了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从而也减少了感染的机会 。
这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没有可引起感染的医源性因素(如强烈化疗引起的骨髓、免疫抑制等)而是从内因方面提高了抗病能力,比起国外的“生活小岛”,“空气层流室”等保护性隔离措施,是一种积极的办法 。为什么说是积极的办法呢?因为疾病的过程,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正气存内 , 邪不可干” , “邪之所凑 , 其气必虚” , 这些话含义很深,它不仅强调了正与邪,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而且强调了人体正气即内因的重要性、保护性隔离措施要不要呢?当然要,条件好了当然好 , 但这只是次要的一面,是被动的方法 。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内外因之间,内因占主导地位 。如何能提高患者的抵御能力 , 则是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 。所以说是积极防御的办法 。也是治病求本之法 。
(4)治疗上的“三忌” 。
由于白血病既有热,又有虚,所以临床治疗时有三忌,即忌伤津液、忌伤脾胃、忌伤元气 。
中医对热性病有“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津回则生 , 津亡则亡”的说法 。可见津液的存亡在热性病中至关重要 。白血病本身就为阴虚,加之热邪又易伤津液,所以在治疗上固护津液甚为重要 。有些药物用后 , 常使患者出现口干,烦渴等津液大伤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内热加重,阴液更伤,在临床上是应引起注意的 。
脾胃为后天之本 , 元气是人体正气的根本,脾胃强健 , 正气充足,是疾病恢复好转的基本保证 , 临床患者在用某些药物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大减等伤脾胃的情况 。甚或出现精神不支,卧床不起,抵抗力极度下降等伤及元气的情况 。我们治病的目的是祛邪扶正 , 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存自己 。既要看到病邪的一面,更要注意正气的一面 , 祛邪不能伤正,注意固护正气是中医治病的一个原则,邪正俱伤,不是最佳的治病方法 。
(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

从中医角度重新分析白血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