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影像学新技术在神经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4 影像学新技术在神经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文章插图
【4 影像学新技术在神经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3. 3. 2肿瘤恶性程度及组织病理类型的预测脑肿瘤性病变肿瘤组织本身排列紊乱和其产生的占位效应致瘤体周围组织水肿及受压移位等,均可引起ADC值和FA值改变 。大部分学者认为肿瘤区的ADC值与细胞构成相关 。用同一设备和方法所测得的ADC值具有可比性 。B runberg等对40例脑胶质瘤分析后发现ADC值从高到低的成分为:囊变/坏死,血管源性水肿,非强化肿瘤实性成分,强化肿瘤实性成分 。Kono等报道了一组颅内肿瘤的研究结果, Ⅱ级星形细胞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ADC值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反映在DW I图及ADC图上呈现不同的信号强度 。也就是说肿瘤实质部分ADC值越低,肿瘤恶性程度越高; ADC值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低 。Sugahara等研究了胶质瘤的DW I表现,他报道了20例胶质瘤,其中恶性胶质瘤17例,低度恶性3例 。恶性胶质瘤的最低ADC值0. 82~2. 46 mm2 / s[ (1. 2±0. 4)mm2 / s ];低度恶性胶质瘤的最低ADC值1. 94~3. 31 mm2 / s[ (2. 7 ±0. 7)mm2 / s ] ,在统计学上有明显意义( P < 0. 001)。Gastillo等[ 18 ]发现恶性度高的胶质瘤区ADC值、FA 值与正常脑组织存在显著差异 。Gauvain等发现儿童多数脑肿瘤实质内FA值降低,ADC值与细胞的密度呈负相关,因此,利用可预测肿瘤分级及肿瘤细胞密度,有助于推测肿瘤的组织类型 。3. 3. 3反映肿瘤周围纤维受损情况,指导外科手术Yamada等发现DTI利用可显示肿瘤附近纤维传导束的受损情况,帮助了解传导束是受压破坏还是因受压而移位,这对指导外科手术包括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极具临床实用价值 。
综上所述,影像学新技术出现和发展改变了我们看待脑内疾病的视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探索手段 。这种功能、代谢与解剖影像的结合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些影像学新技术作为一种在体无创性检测技术,在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4 影像学新技术在神经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