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文章插图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1、肝癌引起的甲胎蛋白偏高
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目前多以400μg/L为标准,一旦超过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甲胎蛋白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 。
2、妊娠期女性生理性偏高
妊娠妇女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甲胎蛋白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一般会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
3、胎儿畸形发育出现甲胎蛋白偏高
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如无脑儿和脊椎裂胎儿畸形时,因甲胎蛋白可漏入羊水,故母血或羊水中甲胎蛋白明显增高,具有诊断意义,并可作为终止妊娠的指证 。
4、肿瘤疾病引起甲胎蛋白偏高
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常会引起甲胎蛋白偏高,也是需要注意的 。甲胎蛋白偏高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有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 。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5、新生儿肝炎引起甲胎蛋白偏高
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 。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相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
6、其他因素引起的甲胎蛋白偏高
如毛细血管扩张症 。毛细血管扩张症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有眼结膜毛细血管扩张、甲胎蛋白显著升高等特异性表现 。
甲胎蛋白的测量方法
1、肝功能检查
肝癌患者应作肝功能检查,多数正常,伴有肝硬化时可出现肝功能损伤,部份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损害仅见于晚期病人 。
2、甲胎蛋白(AFP)
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 。目前常用化学发光法、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 。一般认为:定性法阳性或定量>400毫微克/毫升、>200毫微克/毫升,持续8周,而谷丙转氨酶(SGPT)正常,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确立 。特别应用在早期亚临床肝癌的诊断并及时手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对肝癌手术、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疗等疗效及预后判断、动态测定血清甲胎蛋白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
甲胎蛋白的临床意义
1、诊断原发性肝癌
检测AFP的含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较常用的诊断肝癌的B型超声波、同位素扫描和血液生化测定等方法敏感 。
2、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放射免疫法可在一些肝病患者血清中测得较高含量的AFP 。医院报告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各60例,测得AFP含量在25-40μg/L者分别占13.3%、11.7%、3.5%和41.7% 。
3、先天性疾病的诊断
检查羊水中的甲胎蛋白含量,目前已经引起注意了,因此以为科学家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查,发现无脑儿羊水中的甲胎蛋白含量会显著升高 。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