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导读: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1)外耳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2)外耳道深部温度和湿度增高时,表皮抵抗力下降 , 以致表皮脱落、感染而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及表浅溃疡 。其主要症状为:发病缓慢,多无耳痛,耳流少量脓液,一般无臭味 , 轻度听力下降 。检查多见鼓膜轻度局限性或弥漫性充血、混浊、增厚 。鼓膜表面或外耳道深部可见局限性米粒大颗粒状肉芽组织或浅表溃疡,肉芽组织可随鼓膜活动,周围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乳突X线检查无异常 。对本病病变较轻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后,滴用3%硼酸酒精,或用四环素可的松混合液滴耳 。肉芽明显者,可在麻醉下刮除后,再以10%~20%硝酸银烧灼,继以生理盐水清洗局部,保持耳内干燥 。一般在刮除肉芽后用硝酸银烧灼2~3次多可痊愈 。肉芽增生不重者,可直接用10%~2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烧灼 。若用70%~95%酒精滴耳,每日3次 , 每次10分钟后倾出,可使肉芽缩小 。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气血不足,湿毒蕴结,治宜益气养血,排毒散结 。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熟地黄12g,当归15g,皂角刺20g,桔梗15g , 白芷 15g,浙贝母15g,天花粉12g , 苦参15g;水煎内服 。外用耳炎灵小纱条蘸冰硼散(硼砂、玄明粉、朱砂、冰片)置入外耳道,每日换药2次 。可祛除外耳道深部或鼓膜的肉芽 。
大疱性鼓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是什么?
大疱性鼓膜炎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急性炎症,多与流感流行有关,亦可发生在上呼吸道其他的病毒性感染或脊髓灰质炎之后 。
病变多局限于鼓膜或外耳道近鼓膜处的皮肤,很少累及中耳 。发病时突感耳痛剧烈,有闷胀感,轻度听力减退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出血 , 其后上方出现一个或多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疱 , 有时几个血疱可融合成一大疱 。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形成薄痂而渐愈;重者血疱内液体可被吸收而遗留干痂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缓解疼痛,防止感染 。耳痛剧烈时,可挑破血疱,以缓解疼痛;同时亦可服用去痛片 。局部应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可促进液体吸收 , 加速血疱消退 。局部可滴用1% 氧氟沙星滴耳液或1%黄连素液,全身使用青霉素或红霉素以避免感染 。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邪毒挟肝胆郁火,上蒸耳窍 , 灼伤血络所致 , 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方用银翘散合丹栀逍遥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5g , 薄荷10g,淡豆豉10g , 荆芥10g,柴胡6g,白芍12g,当归12g,丹皮20g,栀子15g,茜草根15g,大黄炭10g;水煎内服 。外用耳炎灵滴剂滴耳 。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责任编辑:黄彬)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