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性无脑畸形为何因


积水性无脑畸形为何因

文章插图
导读:积水性无脑畸形重型者,由于大部分的间脑和中脑缺如,植物神经的调节如体温、睡眠、觉醒、呼吸和循环等以及吸吮、下咽功能都有障碍,运动机能也异常,这类患儿常死亡 。轻型者,婴儿初生后可与正常婴儿无异 。以后逐渐出现运动障碍 , 头围出生时大小正常,以后逐渐增大,常伴有颅缝裂开,前囟门饱满、扩大,患儿表情缺乏,不会注视,眼球常出现不规则运动,可有斜视和震颤、视神经萎缩、下咽困难、体温低下 。……
【积水性无脑畸形为何因】积水性无脑畸形又称水脑畸形或水头无大脑症 。它尚无确切的临床定义,其形态学的定义为两侧大脑半球缺如,代之薄囊 。囊内充满脑脊液,但脉络丛、脑膜、颅盖骨则保存完好 。有时可残存颞叶、枕叶或额叶部分组织 。
【发生率】
本病自1835年Cruveilhier详细记载以来,截止1961年文献中报道约60余例 。其发生率在新生儿中约占O.2%左右 。
【病理】
本病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大部缺如,可残留少许颞、额、枕叶 , 缺如脑组织的空间由充满脑脊液的囊填充 。脑基底神经节、丘脑和中脑可部分或大部分破坏 , 小脑、脑桥和延脑可正常发育,但有时也有某种程度的畸形 。脑膜如蛛网膜、软脑膜可正常存在 , 有时侧脑室、第三脑室、脉络丛、小脑幕、嗅神经及视神经可保存完好 。有时在软脑膜下可见一些胶质细胞甚至有神经细胞残存 。在囊壁中可见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 。根据脑组织存留的多少,大致可分为以下二型 。
(一)重型 除大脑半球大部分缺失外 , 在脑底部尚保留基底核、丘脑、第三脑室的残余、颞部、枕叶的底部、中脑脑桥和延髓、小脑等 。
(二)轻型 除两侧大脑半球缺如外,基底核也缺如,但部分中脑和脑桥、延髓以及小脑发育正常 。
【病因】
目前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根据其病理改变的病变分布来看,椎动脉供血的脑区发育良好 , 而颈内动脉供血的脑区则萎缩消失,只残余一个囊壁,且病变是对称性,因此,人们推测积水性无脑畸形为胚胎期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或闭塞,致使大脑半球不发育或仅有枕叶、脑干、小脑和基底节 。这类颈内动脉的血液循环障碍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可能是颈内动脉发育上的畸形 。也可能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颈内动脉的供血受到影响,例如脐带绕颈、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等 。另外,亦有人认为外伤引起胎儿颅内出血致脑组织萎缩而形成 。母体感染、放射线、人工流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亦有关 。
【临床表现】
重型者,由于大部分的间脑和中脑缺如,植物神经的调节如体温、睡眠、觉醒、呼吸和循环等以及吸吮、下咽功能都有障碍,运动机能也异常,这类患儿常死亡 。轻型者 , 婴儿初生后可与正常婴儿无异 。以后逐渐出现运动障碍 , 头围出生时大小正常,以后逐渐增大,常伴有颅缝裂开,前囟门饱满、扩大,患儿表情缺乏,不会注视,眼球常出现不规则运动,可有斜视和震颤、视神经萎缩、下咽困难、体温低下 。初期肌张力正常,以后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 偶有惊厥 。并且出现紧张性颈反射、把握反射、Moro反射等各种原始反射残存 。行头颅透光检查,可见整个颅脑透光呈红色,照射枕部时瞳孔可透出红光 。
【CT检查】
CT检查颅内见不到大脑半球、脑室,整个颅腔大部呈脑脊液密度 。脑干、小脑可正常存在 。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透光试验及CT检查诊断多不困难 。但需与前脑无裂畸形、脑穿通畸形、巨大蛛网膜囊肿及重度脑积水相鉴别 。脑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治疗及预后】
本病无有效疗法,其预后不良 。重型者常为死产,活产者亦很少存活超过3个月 。轻型者,可存活数月至1年 。文献中报道有存活到3岁者 。

积水性无脑畸形为何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