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病机制


胃癌的发病机制

文章插图

胃癌的发病机制
1、胃癌的发病机制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的维持有赖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 。此外,环氧合酶一2(cyclooxygenase一2,CoX_2)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 。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包括:rns基因、6c乒2;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MCC等;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一a(TGFa)等 。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即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星不稳定,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逐渐进展为胃癌 。多种因素会影响上述调控体系,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

2、胃癌的发病原因
2.1、环境因素
一般认为高纬度、寒冷潮湿地区胃癌发病率高 。流行病学调查胃癌好发于较低的社会经济阶层 。
2.2、饮食因素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乳品和蛋白质、可降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但多吃发霉的食品、油炸食品、熏制食品、腌菜和咸鱼肉(亚硝酸盐)、腐烂及高盐食品易于致癌 。吸烟可增加胃癌危险性 。
2.3、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高:“A”型血比“O”型血发病率高;美国的黑人比白人发病率高,均提示有遗传因素存在 。
2.4、免疫因素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病率高,所以老年人多发 。
2.5、癌前期病变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胃息肉腺瘤型;残胃炎;恶性贫血胃体有显着萎缩者;少数胃溃疡患者 。
3、胃癌的高危人群
3.1、萎缩性胃炎
多数萎缩性胃炎的最终结局是胃癌,甚至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 。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胃癌 。
3.2、大的胃部溃疡
所谓大的胃部溃疡,是指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 。一旦发现大溃疡应立即治疗,并且至少治疗6周以上 。溃疡治愈后,还要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半年或1年 。
3.3、息肉
一旦检查出胃部有息肉,无论大小,都要切除,而且应做病理检查 。
3.4、残胃
因为某种疾病切除了部分胃体,称之为残胃 。残胃和胃癌的联系也较密切,有研究认为,残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几率增加 。所以提醒做过胃部手术的残胃患者,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 。
胃癌有什么症状
1、80%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 。
2、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
3、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
4、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 。
如何预防胃癌
1、运动
任何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运动来预防 。运动增加体质,可整体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所以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仅饮食要注意,更要重视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好处 。
2、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应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进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含维生素A、B、E及β胡萝卜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强蛋白质、豆制品,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营养平衡的饮食能提高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这些是预防胃癌应该做到的 。
3、水源污染不要喝
被污染的水源中含多种致癌的金属离子,所以一定要用正规的自来水,农村地区人群尽量使用井水;保持乐观心态,很多胃癌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谈 。中医理论,长期抑郁、郁闷的心情导致气滞血淤、结块,形成癌症,这是预防胃癌的重点 。
4、盐腌食物尽量少吃
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熏鱼和熏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油炸、烘烤、烧焦食物和重复使用的高温食油中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 。
6、注意生活细节
【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病的产生,除了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之外,还跟许多生活细节有关 。我们都知道胃炎、胃溃疡的发生,捣乱的是幽门螺旋杆菌 。这种细菌是可以感染的,所以在生活里,我们需要关照这些容易被传染的细节 。

胃癌的发病机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