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药苦参的作用

【2 中药苦参的作用】

2 中药苦参的作用

文章插图

3.《本草汇言》:姚斐成云,苦参 , 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 。前人谓苦参补肾补阴,其论甚谬 。盖此药味苦气腥,阴燥之物 , 秽恶难服,惟肾气实而湿火胜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阳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虚气弱 , 非所宜也 。况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专降而不升 , 实伤肾之谓也,何有补肾补阴之功乎? 。
4.《本草经百种录》: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 。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 。按补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 。
5.《长沙药解》:《金匮》苦参汤,治狐惑蚀于下部者 , 以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聚 , 土湿木陷,郁而为热,化生虫NI,蚀于前阴 , 苦参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用之治妊娠小便难,以土湿木陷 , 郁而生热 , 不能泄水 , 热传膀胱,以致便难 , 苦参清湿热而通淋涩也 。
6.《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 , 较之芩、连力量益烈 。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 。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 。
7.《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
8.《名医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

2 中药苦参的作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