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现蛋白尿的原因


儿童出现蛋白尿的原因

文章插图
导读:有些儿童在做尿常规检查时 , 出现尿蛋白2+,其他检查如肾功能、B超、ECT等均正常 , 身体也没有任何的症状表现 。这样的检查结果让很多家长产生疑问:孩子这是什么病,需要治疗吗?怎么才能消除蛋白呢?面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到底该如何应对呢?尿液的状况能够反映肾脏健康与否?……
有些儿童在做尿常规检查时,出现尿蛋白2+,其他检查如肾功能、B超、ECT等均正常,身体也没有任何的症状表现 。这样的检查结果让很多家长产生疑问:孩子这是什么?。枰瘟坡?怎么才能消除蛋白呢?面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到底该如何应对呢?尿液的状况能够反映肾脏健康与否?
事实上 , 尿液是肾脏功能健康与否的“反射镜” 。通过做尿常规检查,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肾脏所处的功能状态 。健康人做尿常规检查时 , 通常情况下,尿蛋白(尿潜血)指标显示是阴性的 。如果化验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阳性,+、2+、3+不等 , 则说明肾脏一定有了病变 。
为什么检查尿液会出现尿蛋白?
从肾脏功能看,这是因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了,体内的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液中,做尿常规检查时就会出现尿蛋白阳性 。但是 , 尿蛋白的出现仅仅是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了 , 从整个肾脏看,肾脏的功能还没有遭受损害,肾脏也没有发生萎缩 。这个阶段被成为肾脏病的炎症反应期 , 还未大范围引起肾脏的器质性病变,所以在做肾功能、B超等检查指标都是正常的,没有出现血肌酐升高、肾萎缩等异常情况,而身体也没有任何症状表现出来 。
人体正常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排出,用一般的定性方法和难测定 。儿童期24小时尿蛋白的正常排泄与年龄有关 。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成为蛋白尿 。无论婴儿或儿童若蛋白尿浓度>100mg/L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可以初诊为蛋白尿.
蛋白尿的发生主要与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有关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基底膜可阻止高分子蛋白(指分子量>15万,如IgM)通过 。上皮细胞裂膜可阻止中分子蛋白(分子量在5万~15万之间如白蛋白 , 转铁蛋白)通过;对低分子蛋白二者均五屏障作用 。漏出的低分子蛋白常由肾小球管重吸收或分解 。正常儿童肾小球滤除的蛋白质99%在近曲小管远端被重吸收 。当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再吸收功能障碍时,便可产生蛋白尿 。
【儿童出现蛋白尿的原因】(一)肾小球滤过增加
1、肾小球基底膜(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当肾小球疾病时,由于抗原体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基底膜上,激活补体,而使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害,孔隙变大,此时不但白蛋白滤过增多,同时有大分子的球蛋白漏出 。当滤出超过肾小管再吸收能力的限度时(3000mg/L) , 即产生肾小球蛋白尿 。仅白蛋白及小分子蛋白(分子量≤150000)漏出者称选择性蛋白尿,大分子球蛋白(分子量>150000)也漏出者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2、肾小球滤过膜静电屏幕作用削弱:肾小球滤过膜微孔壁正常带有负电荷(如涎蛋白多聚阴离子),它与带有静电的蛋白质分子之间相斥作用构成了约束蛋白质分子滤过的作用 。当肾小球疾病时 ,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固定阴电荷减少,则削弱了滤过膜的静电屏幕作用,使血液中的中等大小多价阴离子如白蛋白通过滤过膜进入球囊腔,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 。
3、某些肾脏疾病时,肾脏血液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如肾血流量的减少和血液在肾小球内的重新分布,增加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蛋白质浓度和渗透压 , 或使有效滤过面积增加等均可使血浆蛋白尿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增加 。
(二)、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少
肾小管对肾小管滤过的蛋白质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几乎可将滤液中的低分子蛋白全部重吸收 。当先天性酶代谢缺陷或后天性病变时,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对正常有肾小球滤过的低分子蛋白质不能重吸收 , 而产生肾小球性蛋白尿 。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最大的幸福和心愿, 所以当您的孩子出现蛋白尿,一定要到医院做正规检查,以免延误孩子病情的治疗 。

儿童出现蛋白尿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