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年的习俗


安徽小年的习俗

文章插图

安徽小年的习俗
1、安徽小年的习俗之备年货
这小年离大年不过就是剩个不到十天,人们开始提前买好年货 。很多东西比如菜、饮料什么的都是要小年开始备货的 。农村的年货相对简单,杀猪灌肠就可以搞定,当然这些活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干完,所以从小年开始就得准备 。
2、安徽小年的习俗之贴窗花
过了腊月二十三,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里了 。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 。如今在城市,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了,少了一丝喜悦也少了一种剪窗花的那种年味 。
3、安徽小年的习俗之贴春联
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了,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 。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写字比较好的来书写春联,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简朴但却并不缺少年味,尤其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出谋划策写什么的时候最温馨了 。
4、安徽小年的习俗之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与灶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他是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因此,小年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
5、安徽小年的习俗之扫尘土
因为过了小年,就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所以大家都陆陆续续的开始准备过新年了 。而扫尘土也是小年过后的习俗之一 。在很多地方,都把小年定为“扫房日”,为的就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因此,到了小年大家都会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
小年吃什么传统食品
1、吃饺子 。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
2、火烧 。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 。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
3、灶糖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 。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 。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
【安徽小年的习俗】4、吃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
什么是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

安徽小年的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