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

文章插图
导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约占周围性眩晕的20%,但因种种原因其在临床上误诊率极高 。……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本组男22 例,女38 例,年龄17~ 85 (51. 25±15. 35) 岁 。本组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3 ]: (1) 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 (2) 变位性眼震试验阳性; (3) 头颅CT 或MR I 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 。本组中48 例以阵发性头晕、恶心、呕吐为主诉,12 例以持续性头昏、头部沉重感为主诉 。55 例不伴耳鸣,5 例伴有耳鸣(曾在耳鼻喉科诊断有M eniere’s 病) 。头外伤史18 例,中耳炎病史10 例 。高血压病史25 例 , 高血脂病史20 例,糖尿病病史13 例 。既往体健者35 例 。病史最短者1 h,最长者1 a,平均5. 5 d 。
1. 2方法本组均曾行头颅CT 或MR I、颈椎X 线、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所有病例均在外院或我院其他科误诊为: 脑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颈椎病、M eniere’s 病、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脑外伤综合征、神经衰弱、T IA 等 。经D ix2Hallp ike 实验及滚转试验( ro llmaneuver) 诊断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8 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 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 例 。所有病例均予以耳石复位法治疗: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以E2p ley 耳石复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以L empert 耳石复位法(Barbecue 法) 治疗,同时治疗基础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 并电话随访3 个月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2结果
46 例患者经耳石复位法1~ 3 次治疗后当时病情即完全缓解,9 例患者经耳石复位法1~ 3 次治疗后当时病情未缓解 , 次日再次予以耳石复位法治疗后病情也缓解 。5 例患者经反复多次治疗后病情无缓解 。电话随访3 个月,55 例病情缓解者6 例复发,再次予以耳石复位法治疗后病情再次缓解 。
3讨论
头晕为内科三大主诉之一,其病因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 要对一头晕患者作出一完全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于普通内科甚至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专科医生都是极为困难的 , 故常常出现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漏诊、误诊 。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 作为眩晕中最常见的病因,误诊率尤其高[4 ] 。
3. 1误诊原因(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因其贴上一“良性”的标签,常使大部分内科医生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未加重视 。(2) 因其大部分发生于中老年,颈椎X 线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故常易误诊为颈椎病 。(3) 患者常为中老年,有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外伤、M eniere’s 病等,在临床诊断时常被患者的这些原发病、基础病所掩盖,从而导致漏诊 。(4) 患者有时主诉并不是阵发性头晕,而是持续性头昏,头部沉重感 , 易误诊为脑动脉硬化、上呼吸道感染、神经衰弱等 。(5) 重视辅助检查,忽略正规神经科查体,对眩晕患者未行变位性眼震试验检查也是误诊一重大原因 。
3. 2误诊预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 为周围性眩晕中最为常见病因 , 而且绝大部分通过耳石复位法均可缓解  , 故正确的诊治对于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具有重大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 的认识,对可疑患者常规予以变位性眼震试验检查,将可明显减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误诊率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