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花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花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贝母花的简介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鳞茎供药用 。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 。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
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 。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 。
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 。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贝母花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
川贝母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 。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
浙贝母
功能主治: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 。
作用: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 。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 。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
【贝母花的功效与作用】土贝母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
功效作用: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 。因此,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应该慎重选用 。
贝母花的市场信息
1、贝母花的价格
100-200左右 。
2、贝母花的选购方法
药材市场选购 。川贝因其疗效显着且货源紧缺,加之规格较多,故市场上伪劣品种不少 。现将其正品鉴别方法整理如下 。
松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 。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 。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 。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
青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 。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 。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 。气微,味微苦 。
炉贝: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 。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 。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 。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 。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 。气微,味微苦 。
3、贝母花的保存方法
置阴凉处保存 。

贝母花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