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有作用吗


艾灸有作用吗

文章插图

艾灸有作用吗
1、艾灸有作用吗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
艾灸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
2、艾灸有什么养生作用
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 。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
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
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
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
3、艾灸的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
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 。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
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 。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
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 。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 。
艾灸的常用穴位
1、灸神阙穴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
2、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3、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 。
4、灸气海穴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

艾灸的注意事项
1、在艾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施灸 。
2、施灸后,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以助疗效 。
3、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
4、艾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 。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较好 。
5、艾灸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
6、一般艾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季待穿戴整齐后,头上和身上的汗出去后,再出门 。春夏灸后,也要注意保暖 。施灸的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风寒 。
【艾灸有作用吗】7、一般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利于灸后排毒 。

艾灸有作用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