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怎样产生的


糖尿病足是怎样产生的

文章插图

糖尿病足是怎样产生的
1、糖尿病足是怎样产生的
局部出现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神经病变及局部组织缺血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创伤,而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高的原因从而就会继发严重感染 。
下肢动脉硬化也会引起足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局部缺血,随着病情发展也非常容易促使糖尿病足出现,特别是患者的足趾,同时因为出现了小血管及微血管等等组织病变,使足趾血压不稳定,变得比较低 。如果凑巧出现外伤从而可引起坏疽,此类患者尤其是足趾最为严重 。
神经病变引起患者的感觉障碍,也是引起糖尿病足临床当中的一个基础原因,当患者的肢体血管当中发生了植物神经病变,就会使血管的运动能力和功能减弱,局部抵抗力从而就会慢慢的降低,即使患者受到了微小创伤也会引起糖尿病足感染,而又因局部一系列的病变从而让病情会迅速扩展,从而就会出现糖尿病足的各种并发症 。
2、糖尿病足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足是怎样产生的】2.1、间歇性跛行:早期糖尿病足由于供血不足,至下肢乏力、麻木、劳累、疼痛,休息后可缓解;
2.2、感觉异常:手足麻木、刺痛、烧灼感、严重时感觉丧失;
2.3、足下垂颜色变化:足下垂时,微血管扩张,动脉血压低,血流缓慢,皮肤较薄呈紫红色,如将下肢抬高30~60秒,见足背面明显苍白;
2.4、骨骼、肌肉变化:肌肉萎缩,弓形足或爪状趾,骨质脱钙、骨质破坏 。
3、糖尿病足如何治疗
3.1、抗感染:糖尿病足感染后的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其次是链球菌、肠球菌、肠杆菌和厌氧菌等 。入院后尽早取病灶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先用常用抗生素治疗,待培养结果后改用有效抗生素,此外还需加用抗厌氧菌药 。
3.2、限制活动,减轻体重、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
3.3、严格控制血糖,胰岛素以应用肢为佳,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 。
3.4、局部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引流,常规消毒换药等 。
3.5、加强对患者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足部护理以及防止来自外部的损伤 。
糖尿病足有什么危害
1、致残率和截肢率高: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约有至少4000万的糖尿病足患者,当中的患者大多是因感染引起的,而且这个数据仍将逐年增高,当患者合并糖尿病足时,严重的后果足溃疡和截肢的发生 。
2、经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糖尿病足患者早期呈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因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 。
3、患者常出现长期的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形成血管并发症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为糖尿病足 。它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其高位截肢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最终结局死亡 。
糖尿病足如何预防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 。
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
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 。
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
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 。

糖尿病足是怎样产生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