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小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文章插图

小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1、小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 。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 。”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
2、小年是什么时候
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 。之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 。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序曲罢 。
3、小年的由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
【小年为什么要吃饺子】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
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 。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有欢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仪式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
小年的习俗
1、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
2、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
3、剪窗纸
剪纸是小年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在小年到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剪贴窗花,为新春的到来做准备 。剪纸的内容各种各样,例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鸳鸯戏水等等 。
过小年吃什么
1、麻糖
小年这天祭拜灶神讨好灶神是必不可少的,而灶糖能把灶神的嘴巴粘住,故而期盼来年会是个丰收年 。“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麻糖其实就是芝麻和糖混合的一种甜点 。
2、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
3、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 。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 。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 。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 。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 。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

小年为什么要吃饺子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